□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數字化綠色化是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兩者協同發展有助于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產業結構轉型調整、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數字陜西戰略,但對比江蘇、廣東、浙江等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還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協同機制尚不健全。數字賦能與綠色轉型涉及多個行業部門,需要多方聯動、綜合施策。目前,江蘇等地已建立雙化協同發展聯席會議機制,而我省尚未形成省級層面機制,跨部門協調難度較大、協作水平不高。
二是數字賦能產業轉型面臨壓力。隨著數據中心、邊緣計算服務器等設施加快建設,能源消耗、碳排放將大幅增加。據中國信通院測算,到2030年,全國數據中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超過2億噸。而我省產業結構偏重工業、能源消費偏煤,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建材4個行業碳排放量占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超過97%,產業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壓力較大。
三是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尚未完全形成。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全球數字廢棄物規模從2010年到2022年增加了30%,達到1050萬噸,我省尚未完全建立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體系,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等綠色生活方式氛圍不夠濃厚,綠色低碳產品有效供給不足。
為此建議:
一、完善雙化協同工作機制。全面推動國家“雙碳”和“東數西算”政策在陜落地實施,統籌布局雙化協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制定我省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長期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健全雙化協同發展政策體系,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以及考核監管等。
二、加速推進數字化建設。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超前布局量子信息、腦科學、智能仿生等未來產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快“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實施企業智能化改造,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聚焦教育、醫療等領域,建設智慧便捷數字社會。
三、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廣應用綠色化技術設備,推動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理念,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生態產品出讓、出租、入股等交易形式。
四、大力夯實雙化基礎。打造一體化算力調度平臺體系,促進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等資源規模化建設、集約化發展。加快綠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提高企業數據要素綜合管理能力,實現數據可共享、可通用、可流動。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