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廳將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
□ 李欣怡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省政協委員趙力強多年來一直關注我省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在今年提交的《關于加強我省環山旅游線路垃圾治理的建議》提案中,建議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旅游業的興盛,不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趙力強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我省環山旅游公路的相繼建成,秦嶺山區各旅游景點、峪口的生態旅游發展很快,在為山區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也逐漸突顯。
“游客集中區域垃圾處理問題比較突出,對當地環境產生了一定污染隱患,而且隨降水下滲的垃圾滲濾液也對河道及地下水質構成潛在威脅。”趙力強坦言,近年來,我省山區內常住人口雖然有所減少,但因流動人員的增加,農家樂遍地開花,垃圾量大幅增加。目前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還不夠完備,許多地方僅在山谷低洼地帶簡單堆放,使垃圾得不到及時治理。因此,很有必要對此進行治理。
該提案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9月20日,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下一步,該廳將通過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推行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建立日常管護機制等方式,做好4個國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工作,擴大示范效果,并推行垃圾定點、定時收集,引導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在行政村設置廢舊物資回收站點,完善村鎮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對分揀后無法就地處理的垃圾,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模式。
省發改委主任盧建軍表示,對加強我省環山旅游線路垃圾治理工作,省發改委要做好“十三五”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的評估工作,評估規劃實施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對規劃內容進行改進完善。要大力支持垃圾分類設施項目建設,對建制鎮垃圾轉運設施予以資金支持。要督促指導西安市推進鄠邑區建制鎮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盡快形成處理能力。
針對我省環山旅游線路垃圾治理方面存在的村民及游客環境保護意識水平較低、山區環衛管理機制體制不完善等問題,趙力強建議,應通過鼓氣通風、抽氣、灑水等好氧填埋技術促進堆放點垃圾快速降解,并根據不同成分分類處理,實現資源化利用,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進一步保護秦嶺山水。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