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鎮學蘭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少玉表示,近年來,電商對于農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在走訪調研中她發現,農村電商主播的素養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
網友觀點:規范化的管理能夠增強消費者信任,保障農產品銷售渠道,吸引資本與技術下鄉,推動農村產業鏈由初級加工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能留住鄉村人才,破解“空心化”困境,實現“產業興、人才聚”的良性循環。
網友觀點:農村電商正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推進”。未來,需進一步打通政策、技術、資本與人才的協同通道,讓農村主播在制度保障下成長為鄉村經濟的生力軍,在數字化浪潮中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網友觀點:只有形成“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共治格局,主播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嚴格把關,平臺對優質主播給予流量扶持、對違規主播嚴厲打擊,市場監管部門對商品抽檢、推廣、維權等環節實施動態監督,暢通消費者投訴通道,才能有效遏制行業亂象。
【新聞回放】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呂紅兵近日表示,現行法律規定中,網絡暴力行為表現方式主要是侮辱謾罵、造謠誹謗、侵犯隱私權等類型,但現實中,網絡敲詐、網絡恐嚇、網絡騷擾和網絡跟蹤等新型網暴行為均已出現。呂紅兵建議,制定統一的反網絡暴力法,界定網絡暴力的行為方式,精準加大對惡意發起者、組織者、惡意推波助瀾者以及屢教不改者的懲處力度,對利用AI深度合成技術實施網絡暴力行為的,依法嚴懲。同時,應壓實平臺責任,對高危賬號重點關注,限定高危賬號部分功能直至封號處理。
網友觀點:網絡空間非法外之地,“指尖之惡”必須堅決遏制。通過專門立法,將更加科學準確地界定網絡暴力,讓形形色色的新型違法行為無處遁形,讓網暴者付出沉重代價,有利于震懾眾多潛在違法者,提醒其及時懸崖勒馬。
網友觀點:法律才是公眾最有力的依靠。無論是保護網暴行為可能涉及的侵害對象,還是重點壓實平臺在網絡暴力治理中的事前監管、事中審核、事后處置的全流程責任,為不斷健全法律法規、有效提升打擊治理“網暴”力度提供了可思考、可借鑒的“先聲”。
網友觀點:治理網絡暴力需綜合治理、多方發力,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出手“亮劍”,更需要網民積極參與。作為網民,要自覺遵紀守法,尊重和維護他人合法權益,在按下發送鍵前,一定要把控好言論邊界,共同抵制網絡暴力,筑起安全網絡屏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