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榆林裕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 王淵 (記者 杜靜波 攝)
“十三五”以來,我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大衛生大健康格局初步形成,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健康扶貧攻堅戰取得重要進展;二是綜合醫改邁出堅實步伐;三是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成效顯著;四是基層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然而,醫療衛生事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全面深化綜合醫改的任務還相當繁重,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待進一步破解。
一、主要問題
(一)衛生人才短缺、服務能力不足。鄉鎮衛生院空編嚴重,專業技術人才匱乏,3.6萬余名村醫中,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占到85%,60歲以上人員占14.1%,人才缺口問題仍是制約我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目前全省的先進醫療設備和優秀的醫護人才多集中在市縣兩級公立醫院,出現基層醫療設備閑置、人才短缺的現象,分級診療落實不到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差。服務能力和水平硬件強、技術和管理弱;健康服務供給醫療強、公衛弱。
二、意見建議
(一)建設高素質基層全科醫生隊伍。以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行動提升計劃為抓手,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試點,為深度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招錄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證的全科醫生。完善鄉村醫生補充考試辦法,全面開展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進一步穩定和優化鄉村醫師隊伍,確保每個村衛生室有1名合格鄉村醫生。
(二)推進標準化建設。按照國家建設標準,有計劃安排基本建設、房屋維修、設備購置等,推動城市二級醫院、高校內部醫院、國有企業職工醫院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確保每個街道辦事處或每3-10萬居民有1所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所規范化的村衛生室。
(三)著力抓好基層“健康細胞”建設。抓好基層健康社區、健康村莊、健康醫院、健康學校、健康家庭五個主要方面的建設,確保提升群眾健康素養水平和防病能力,有效遏制因病致貧、返貧現象。
(四)打造基層重點專科和專科聯盟建設。在全省各市縣區、各醫療衛生機構要持續推進腫瘤、口腔、檢驗、病理、影像、骨科、腎病、眼科、中醫腎病、中醫針灸等省級重點專科和專科聯盟建設,確定一個以上特色學科進行重點培育。
(五)全面打造智慧健康服務。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業深度融合,積極打造智慧醫院。圍繞患者需求,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化工具,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拓展服務空間范圍和內容。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