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不少人對學生的印象。但近期,西安的6名高中生就無償獻血問題開展社會調研,并模擬撰寫了相關提案,受到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關注,正式提交全國兩會。
六位同學分工明確
撰寫兩萬字調研報告
2月26日,在西安鐵一中,華商報記者對六位高中生及其指導老師進行了集體采訪。
指導老師吳喜斌介紹,去年學校參加了“2018全國青少年模擬兩會活動”和“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學校為此組織了校內比賽,參加了全省比賽,并赴南京和上海參加了全國的比賽。其中,由石雨禾、馮詩鑰、張一諾、盧若水、胡書霖、史嘉明六位同學組成的模擬政協致遠提案組,對無償獻血問題開展了社會調研。學生們實地走訪了基層采血車、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等,進行了街頭問卷調查,聯系了血液研究專家,查閱了大量資料,寫了兩萬字的調研報告,還撰寫了一份“提案”。在此過程中受到陜西省政協、西安市政協的支持,相關報告和提案還受到了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楊正國的關注,已正式提交全國兩會。
據了解,六位同學都是高三學生,他們分工明確,做調研、寫“提案”都是利用休息時間。
調研發現五個問題
同學們提出自己見解
據石雨禾同學介紹,2018年全國范圍內互助獻血的取消,使進一步推進無償獻血工作逾顯迫切。他們發現主要問題有五個:無償獻血知識普及度不高,獻血人數比例偏低,各地差別較大;獻血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易引發區域性、結構性和季節性缺血;獻血點設置不合理,設施配備不足,中心血站覆蓋供血半徑較大;獻血者及其親屬用血費用報銷流程煩瑣,影響獻血者的積極性;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獻血服務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在調研中,他們感受最深的是獻血機構設施配備不夠,達不到相關標準;人們認識水平和觀念有問題,認為獻血有害健康;由于政策方面的問題所致,調動不了血站工作人員積極性,而異地用血問題解決不好,獻了血自己在需要時卻用不上,導致獻血者很容易被政策“傷了心”。
在這些問題中,同學們認為最關鍵的是獻血者及其親屬用血費用報銷流程繁瑣,影響獻血者的積極性。依照規定,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免費,其配偶和直系親屬也享有相應優惠。但我國目前實行“獻血地報銷”政策,優惠政策不一,而且獻血者信息未實現全國聯網,給獻血者及其家人報銷用血費用帶來極大不便。
建議建立大數據平臺
同學們提出了六點建議:創新宣傳模式,努力提高公眾無償獻血意識和理念;優化獻血場所布局,合理配置獻血點;建設面向公眾的在線服務平臺,并納入血站考核體系;合理提高獻血年齡上限,擴大無償獻血人群基數;簡化報銷程序,落實優惠政策,不斷擴大獻血者隊伍;建立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加快血液管理服務體系規范化建設。
他們認為,簡化報銷程序,落實優惠政策,不斷擴大獻血者隊伍是最關鍵的。應該在全國統一對無償獻血者及其家屬用血費用的減免制度,簡化獻血者臨床用血費用報銷程序,推廣醫院直報政策,為獻血者及其親屬異地用血報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而“建立大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加快血液管理服務體系規范化建設”的建議,他們認為是最具創新型的。他們建議:建立各省血液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血液管理規范、技術標準以及血液信息共享系統的技術指南,完成各省市全省異地用血聯網報銷平臺等“四個信息平臺”的血站信息系統聯網;通過云模式實現省際間互聯互通,通過應用協同實現信息共享,實現省際血液信息共享、實時監控和血液資源的合理調配。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趙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