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生態遭到破壞,如何保護和修復?全國政協委員顏明建議,實施“國家綠芯”工程,設立“大秦嶺委員會”,整體推動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和社會經濟發展。
在秦嶺建立10至15個國家公園
逐步形成秦嶺國家公園群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西安立豐企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顏明提交了關于實施“國家綠芯”工程的提案,旨在保護和修復秦嶺生態環境。
顏明表示,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木材的需求急劇增加,加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類休閑景區、農家樂遍地開花,對秦嶺的開發規模和力度持續增大。《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17年出臺,秦嶺沿線各省市對秦嶺生態保護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但還是存在生態保護碎片化、資源破壞時有發生的現象。
為此,顏明建議,實施“國家綠芯”工程。通過在大秦嶺實施整體化、系統化保護與修復,加快森林植被恢復、健全生態系統、增強水源涵養能力。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牽頭設立“大秦嶺委員會”,整體推動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和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建立大秦嶺研究院,全面服務大秦嶺保護工作。
此外,顏明還提出,在大秦嶺建立10至15個國家公園,逐步形成秦嶺國家公園群。應創建現代大秦嶺智庫,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頂層設計方案和科學支撐。實行大秦嶺聯省(市)共治機制,各地市設立專門分支機構,全面負責區域內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加快建立“有省無界、有區無障、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合作共贏”的共治機制。
建議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
適度加重處罰力度
針對高鐵霸座、搶奪公交司機方向盤等擾亂公共秩序的事件,顏明還提交了關于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提案。提案指出,對有暴力傾向的潛在危險人員處以“禁止令”等保全措施,對已經造成或即將造成危害的,實行拘留等行政處罰措施。
顏明說,高鐵霸座、搶奪公交司機方向盤、擋飛機跑道等擾亂公共秩序的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已成為社會普遍問題,潛在危害極大。造成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問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及法律過于寬泛所致。
顏明說,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飛機、高鐵、公交普及度日益增高,民眾使用更加頻繁,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適時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讓法條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適度加重處罰力度確有必要。建議參照國外對有暴力傾向的潛在危險人員處以“禁止令”等保全措施的做法,預防公共危險發生;對于公共安全已經造成或即將造成危害的,明確規定必須適用拘留等行政處罰措施,提升法律威懾力,保障社會長治久安。 華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趙瑞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