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看起來很精致的媽媽,突然沖向她。“你為什么才來?”
張溫靜
直到現在,張溫靜委員都記得那句淚流滿面的質問。
“質問”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30多年前,張溫靜將雙耳嚴重失聰的兒子從無聲的世界喚醒,兒子與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就讀完小學、中學、大學。從事20多年特殊教育的張溫靜,最大的愿望,便是讓更多的特殊兒童能上普通學校。
“上海一個權威的耳鼻喉科給我兒子做了評估后,認為他開口說話是奇跡。”1994年,醫生建議張溫靜留下來,給其他聽障兒童家長做培訓,傳授她的康復經驗。讓張溫靜難以忘懷的那一幕,發生在當年三原的一場培訓會上。孩子媽媽認為,如果張溫靜能早點來,如果有這樣的人告訴她,孩子還能夠進行康復,她的孩子就不會錯過最好的康復期,她也不會陷入深深的絕望。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本是鐵路職工的張溫靜,辭去了“鐵飯碗”,開始了康復教育。張溫靜說,曾經有家長把孩子放在她家就走了。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孩子已經能夠開口叫爸爸。于是,孩子爸爸把孩子帶到村子逢人就說:“我兒子會說話了”。
多年來,她創辦的3所非營利性康復教育學校,已成功康復各類殘疾兒童500多名,其中有85%的孩子進入到普小、普幼就讀,部分就讀中學、大學,康復教育水平領先全國。因此,她也深知,讓特殊兒童就讀普通學校,很有必要。作為省政協委員,特殊教育始終是她不變的關注點。
“融合教育”的發展現狀如何?
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普特結合,陜西省也印發了《陜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
“相比特殊學校,普通學校能提供更貼近常規的社會環境。”張溫靜認為,融合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革新,它的差異化會讓每個孩子都從中受益。然而,在西安調查的122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家長中,83%的受訪者表示大多普通學校缺乏專業師資。普校老師能得到充分的專業培訓、配備專業的老師,是這些家長們最主要的期待。
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普特結合,陜西省也印發了《陜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
“相比特殊學校,普通學校能提供更貼近常規的社會環境。”張溫靜認為,融合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革新,它的差異化會讓每個孩子都從中受益。然而,在西安調查的122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家長中,83%的受訪者表示大多普通學校缺乏專業師資。普校老師能得到充分的專業培訓、配備專業的老師,是這些家長們最主要的期待。
近年來,特殊兒童呈逐年增多趨勢,自閉癥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特殊兒童需要的是特殊輔助,而不是特殊隔離。”張溫靜說,早在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全納性融合教育”制度,該制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文明、進步、和諧發展的重要標志。她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教育中被愛、被理解、被追隨。
各界導報記者 陳雪 文/圖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