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坤 王萬斌 通訊員 韓春青
5月22日,剛剛吃罷早飯,西安市政協常委、西安杭州商會會長楊永明便匆匆趕往位于鳳城七路的商會辦公室,與會員企業共同商討如何抓住西安后疫情時期發展契機,盡快實現企業達產達效、突破發展。
這幾天,雖然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楊永明和大家探討時心里卻是踏實的,而這份底氣源于他從今年西安市兩會上獲取的信心。
依托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疫情對今年西安市經濟影響較大,許多行業發展方向不明了,亟待解決下一步該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作為常年在西安經商的市政協經濟界委員,楊永明多關注的是經濟發展問題。他與界別其他委員達成共識,“抱牢團”“鼓足勁”,為西安經濟追趕超越盡智出力。
楊永明說,西安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人才優勢明顯,今后經濟發展和企業投資應多向這些方面靠攏,讓科研優勢轉化為經濟資源,用科技推動工業發展。
楊永明表示,今年,西安杭州商會將組織西安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以及投資機構到杭州考察,邀請杭州企業來西安開展洽談,推動杭州資本和西安科研人才的結合。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歐洲的汽車質量非常好,我們的汽車運過去吸引力不足,但我們的輕工商品在當地卻很受青睞;再比如瓜達爾港的海鮮非常便宜,但經濟配套不足,我們可以在當地投資建設高標準的冷鏈物流,擴大優質海鮮和輕工商品的流通……”楊永明表示,作為“一帶一路”起點城市,近年來西安充分發揮地緣和政策優勢,持續加大了中歐班列的線路和頻次,為發展外貿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服務,但外貿企業經營也應有“準頭”,從基礎供應方面擴大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城市的商貿互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根據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城市建設和農業經濟發展的計劃,楊永明認為,企業還可以著眼生態環境治理,學習借鑒德國卡爾斯農場模式,在農商旅融合的精品現代化農業路子中尋找轉型升級的突破契機。
教育改革為未來發展奠基
“教育是為了孩子以后在社會上立足、為社會作出貢獻而儲備知識,但現在的人才招聘過于片面追求高學歷和名校,學校追求高升學率,家長追求望子成龍,這些因素都被動地讓接受教育的孩子變成了只懂學習的機器,沒能在最好的年紀養成對學習生活應有的激情和做人的宗旨。”楊永明說,雖然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出臺了一系列減負政策,但現實生活中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為此,今年的西安市兩會上,楊永明提交了一份有關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的提案。他建議教育主管部門規范、整治各類輔導班,發揮學校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適度放寬有需求學生的在校時間,允許學校在節假日適當開設各類有償興趣班,以滿足部分學生和家長的差異化需求。加強體能實踐、心理教育、傳統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真正實現健康學習、輕松學習、正確學習,培養懂知識、會做人、有責任的創新型、活力型“未來之星”。
“自1989年來西安,已經30多年了,我已愛上了這里,也愿意扎根于此。”從來西安闖蕩,到扎根西安,再到為西安謀發展,楊永明打趣說,現在的自己就是一個不會說陜西話的陜西人。展望未來,楊永明表示,他將繼續發揮商會“西杭”橋梁作用,用“孺子牛”精神為西安追趕超越盡自己一份力。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