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煥新芽,美好新居利萬家。當前,如火如荼的老舊小區改造,為城市建設與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和活力,但工作推進過程中,部分矛盾長期充斥其中,難以輕松解決。
今年,省政協提案委員會結合委員提案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議題,5月19日至26日,提案委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先后前往寶雞、商洛、西安三市開展調研,圍繞改造難題建言獻策。
5天調研,共走訪3個市9個縣(區)16個小區,調研組發現,停車位增加、綠化面積增大、健身設備完善……沒有了往日的臟亂差,干凈整潔成為新的代名詞,改造后的小區面貌煥然一新。但是,防盜網該不該拆、電梯裝不裝、管網如何改造等牽涉居民個人切身利益的相關矛盾,依然存在。
怎么才能改得好
小區改造,規劃設計先行。老舊小區改造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城市更新,每個小區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不盡相同。
楊光炤:應引入社區規劃師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講師楊光炤看來,要避免把這項惠民工程變成撒胡椒面工程,應引入社區規劃師,通過他們搭通政府、社區居民、設計師和施工方之間的橋梁,這不僅能夠在這項惠民政策和居民訴求上起到下情上達的作用,同時對設計師也能起到指導作用、對工程項目起到監督作用,真正將“一區一策”“一樓一策”理念落到實處。
“只有群眾說好,我們這件事才算成功了。”楊光炤說。
劉勇委員:先做研判,讓錢花到點子上
“這是黨和國家給老百姓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一項惠民政策,改造工作中,針對某一小區要不要提升、要不要改造,應先做研判,或先做可行性分析。”
省政協常委、西安建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劉勇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不是“面子工程”,要真正著眼于群眾訴求,服務于群眾,讓錢花到點子上。同時他也表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的載體,老舊小區改造的出發點就是要留住根、留住文化、留住城市的煙火氣息以及城市的記憶。
怎么才能改得順
5月20日,調研組走訪寶雞市陳倉區中街小區時,86歲的康志杰老人正在小區住宅樓下與自己的“老”朋友們圍坐在一起開心地打麻將。他說:“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把小區環境改好了,生活幸福感也隨著改造工作的結束不斷提升。”但一路走訪調研組也發現,有的工程在推進時與居民自身期待值不符,暴露出一些問題。
陳昌宏:牽涉居民利益的,一定要做深入溝通
由于長期以來為老舊小區改造做評審工作,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副教授、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老舊小區改造專家委員陳昌宏深有感觸。他認為,有一些與居民面對面接觸的基層干部,由于自身對老舊小區改造政策解讀不到位,向社區居民傳達時出現了偏差,從而引發諸多問題,影響了整個工程進度。
“哪些項目是自籌費用,哪些是國家財政補助的,哪些是需要引入社會資本的,牽涉到具體項目問題,包括室內管網改造、電梯改造等,會牽涉到一些居民的利益,這些基層干部要和居民做更深入的溝通,把矛盾做進一步弱化,也希望廣大居民可以理解政策初衷。”陳昌宏說。
張濤委員、車爽委員:共商、共謀、共建、共享讓群眾參與進來
發揮群眾力量,解決民生問題。省政協委員、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院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濤建議,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建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共商、共謀、共建、共享機制,成立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重視鼓勵支持已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兩代表一委員”參加業委會工作,在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中發揮組織、協調協商作用。
“可邀請群眾代表參與提升改造,樹立人人都能履行責任和義務的意識。”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寶雞市委會主委車爽補充說。
張力委員:將質量放在首位,將步調放慢
省政協委員、陜西西鳳酒廠集團公司總裁張力建議,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實施和改造過程都應有具體的時間規劃,應將質量放在首位,適當地將步調放慢,更好地了解居民的訴求,改造后還要保證小區在存續年限中時間更長一點。
老舊小區改造是關系民眾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調研組認為,“一花獨放不是春”,只有政府、群眾、社會力量互聯互通,才能練好“大合唱”,共同為“新”家園建設發力造福。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孫高菊 文/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