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行人走進楊振東家的小院時,拴在門前的小狗吠了起來,主人楊振東迎出來連忙喝止:自家人來了,不要亂咬。
楊振東所說的“自家人”是指市政協委員黃宏顯,他已記不清這是黃宏顯第幾次走進他家門幫他排憂解難了。而僅僅在二個月前,楊振東一家與黃宏顯相互之間并不認識。
促使他們產生交集的是銅川市政協今年開展的政協委員與農村貧困戶“結親戚”活動,該活動號召政協委員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使農村貧困群眾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解,進一步助力鞏固提高脫貧成果。
楊振東一家便是黃宏顯委員的“結親戚”對象。
為扶持“結親戚”對象發展壯大養殖產業,黃宏顯委員沒少操心。圖為黃宏顯委員與楊振東父子談心,不斷激發其內生動力。
結真親,解“結親戚”對象之困
楊振東家住印臺區金鎖關村半截溝組,因為上了年紀,腿腳不靈便,老伴常年有病,兒子楊濤30歲,還沒有成家。雖然在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脫貧摘帽,但啥時候能過上富裕的日子,給兒子娶上媳婦,這是楊振東的一塊心病。
讓他欣慰是,兒子楊濤原本在北京一家餐廳當廚師,幾年前看到父母年老體衰需要照料,毅然放棄城市生活,決定返鄉創業,在家辦起了養雞場,并在身邊照顧兩位老人的生活。
和所有回鄉創業者一樣,憑著吃苦耐勞、敢干肯干的勁頭,楊濤在摸索中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產業,但因養殖經驗不足、銷售渠道不暢等原因,先期收益與預期差距明顯。本指望第三批春節后出欄賣個好價錢,打個翻身仗,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售卻成了大難題。
正在楊振東一家一籌莫展之時,黃宏顯上門來和他家“結親戚”。讓楊振東沒想到的是,黃宏顯走進雞棚看到實際情況后,二話沒說,立即讓宰殺10只,現場收購裝車帶走。隨后推送朋友圈幫助銷售,接二連三帶領員工、發動親友前來購買。
黃宏顯是一家傳媒公司負責人,也是一名“中國好人”榮譽獲得者,在銅川當地很有名望。“黃總來了后,我一步路沒走,20天就幫著把500只雞全賣完了,幫我們家渡過了難關。”楊振東向記者介紹“自家人”黃宏顯帶給他的“見面大禮”。
話音未落,兒子楊濤接過話題說:“這還不算,黃叔問我飼料運送問題,我說要雇三輪車,他說這不行,沒過幾天,黃叔就把公司的一輛廂式貨車送給了我。”
“這是天上掉餡餅,做夢也想不到好事情。”對于黃宏顯的大力幫扶,楊振東感激不盡,“我活了70多歲,還沒遇到這樣的好人,都不知道咋感謝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為解決養殖飼料運送問題,黃宏顯委員向“結親戚”對象捐贈廂式貨車一臺。圖為黃宏顯委員和楊振東父子在贈車現場。
真結親,讓“結親戚”對象致富有門路
“黃叔隔幾天就會來我家一次,兩三天就會給我打一次電話,催我再購進一批小雞,問小雞生長狀況,這都成‘固定動作’了。”楊濤說,為了扶持他發展壯大養殖產業,黃宏顯事無巨細,沒少操心。
在養殖雞棚前,黃宏顯掰著指頭幫楊濤算了一筆賬,這一批購進的1300只小雞,中秋節前出欄,毛利潤6萬元。緊接著再購進2000只,明年過年前后出欄,毛利潤可達10萬元,要像蛋糕一樣做大做強,不斷循環發展下去。
至于銷路問題,黃宏顯更是給楊濤吃下一顆定心丸。“我鄂爾多斯的朋友每年用量在5000只以上,你只管養殖,我幫你銷售。”黃宏顯告訴楊濤,周轉資金不夠,可以借給你。只要你肯干,保證三五年讓你成為富裕戶和創業能手,娶上媳婦買上新房。
黃宏顯告訴記者,下一步他打算帶領楊濤到大型養雞場參觀學習,系統學習科學養雞知識,并通過公司團隊幫助楊濤搭建電商平臺,為規模化設施養殖做準備。另外,在他的協調下,市上有關部門將撥付專項資金,幫助楊濤硬化場前道路。
黃宏顯委員幫助“結親戚”對象銷售因疫情影響滯銷土雞,幫“結親戚”對象渡過了難關。圖為黃宏顯委員帶頭購買,拉動銷售。
對于黃宏顯的幫扶,楊濤表示除了感激外,更重要的是在黃宏顯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黃宏顯一次次的叮囑:要做好人,做好事,孝敬父母。“這句話對我是一種動力,讓我的‘三觀’有了很大轉變,這才是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楊濤說。
黃宏顯告訴記者,“結親戚”活動為他提供了再次發光發熱的機會,雖然年過7旬,但做這事他渾身有勁兒,先后結了三家“親戚”,整日不停琢磨,要把“親戚”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盡心盡力把好事辦好。
記者微評:
連日來,黃宏顯委員“結親戚”相關事跡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他掏心窩子把幫扶對象當“親戚”,與“結親戚”對象建立真感情,幫扶活動不僅注重形式,更注重內容,是“結真親”。他從了解幫扶對象的生產生活入手,拿出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不是簡單的送錢送物,而是激發內生動力,引導“親戚”發展主導產業,解決長遠問題,讓困難群眾致富奔小康有門路,是“真結親”。
各界導報記者 蔣維博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