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鵬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榆林市事業單位改革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推進改革深入開展,10月28日至29日,榆林市政協聯絡處組織部分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全市事業單位改革情況進行視察。
調研組一行先后到橫山區科技發展服務中心、橫山區編制辦、橫山區政務服務中心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座談會上,參會單位負責人就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工作進行了介紹,大家圍繞改革工作中遇到的職能清理、人員安置、配套政策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榆林市政協委員、市人社局副局長劉岳山介紹說,全市目前已完成交通、生態環境、文化旅游、農業和市場監管五大執法領域事業身份人員審核工作,執法領域整體轉隸工作處于收尾階段,對市級事業單位改革人員轉隸工作的程序、具體標準、時限要求等進行了明確規定。他指出,此次工作推進中部分部門工作的主動性不夠、工作進展緩慢,個別人員人事檔案不完整,存在姓名前后不一致,“三齡兩歷”記載日期不一致,在同一單位兩種身份人員管理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柴自軍說,在此次文化市場改革的過程中,個別旅行社和網吧在注冊時遇到了榆陽區不受理、市直部門直接辦理又違規操作的問題。柴自軍建議,希望事業單位在之后的改革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創新公共服務意識,在機構編制數量上適當增加名額,把事業單位改革的整體配套提上去,建立督辦督查機制,確保改革能夠落實到位。
榆林市政協委員、市委編辦副主任吳偉梁介紹說,去年黨政機構改革結束后,市委編辦立即著手謀劃事業單位改革,結合實際精心擬定改革方案,對全市3061個事業單位進行了“大洗牌”,全面整合撤并了職能萎縮、相近和空殼的單位,理順了政事、事企關系,明晰了事業單位功能定位,打破了機構編制資源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不匹配、不協調的格局,初步建立起事業單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公益體系。同時,盤活了機構編制資源,全市共收回事業編制8679名,精簡事業機構942個,機構精簡率達到30.8%。
榆林市政協常委、團市委副書記高峰提出,針對某些崗位編制短缺的問題,應該適當增加配額,高度重視后續問題的處理。要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力度,讓專業人干專業事,這樣既省力又省錢。對于機構改革縮減出來的配置,一定要達到最需配置,讓職能最優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