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2018年新建50畝,去年新建50畝,今年新建50畝……”對照三年前制定的《丁岔村精準扶貧五年規劃》,志丹縣政協駐丁岔村第一書記王澤頗為欣慰。這些清單,都逐一變成現實。
走進建檔立卡戶高治青家,位于六層的樓房十分亮堂。零下8℃的天氣下,高治青的家里卻感覺不到寒冷。2017年移民搬遷到順寧鎮社區后,政府統一安裝調試好了天然氣,志丹縣政協機關干部為其購買了嶄新的沙發和茶幾“。我兒子的工作也是大家給安排的。”高治青說,兒子高將鋒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夫妻二人還忙于村上的果園。今年,蘋果遭受了冰雹,所幸村里買了兜底蘋果險,獲得了一筆賠付款。
“羊糞足夠了。”丁岔村支書劉軍帶頭種植268畝蘋果,又經土地流轉發展村集體經濟果園151畝。他說,志丹縣政協對于產業的幫扶力度非常大。2017年,縣政協投入資金2萬余元,用于購買果樹修剪工具120套。這兩年,縣政協又購買了價值10余萬元的果樹化肥。
村集體經濟實力的變化有目共睹。之前,丁岔村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思路不清、來源萎縮,存在著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發展集體果園后,每年勞務支出就有四五萬,村民們不僅可以獲取勞務報酬,還能得到經濟分紅。
據悉,丁岔村在原有1500畝果園的基礎上,新建高標準蘋果園322畝,恢復撂荒園212畝,農戶已與陜果集團簽訂了每年每畝150元的流轉協議,進一步保障農戶的固定收益。
村民趙志前今年已有75歲,老伴72歲,屋子里掛著的“衛生先進戶流動紅旗”無比醒目。記者了解到,駐村工作隊為了扭轉鄉村臟、亂、差現象,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創新實施了流動紅旗舉措,獎勵每月獲得流動紅旗的村民100元。
趙志前和老伴雖然身體不太好,但十分勤快。2018年,志丹縣政協辦給二老買了三只豬仔,老人將其喂養大后,政協辦又幫忙賣豬肉。去年,老人家里用水困難,政協辦立即向水利部門協調打了淺水井。“今年,他們又給了兩個豬仔。你看,豬這么肥了。”看著豬圈里的兩頭豬長勢良好,老人臉上樂開了花。
村民李懷孝是一位聾啞人,家里的窯洞受降雨影響,屋頂破舊。2017年,志丹縣政協出資給屋頂裝了扣板,換了玻璃窗子,整個房子煥然一新。如今,68歲的她,平時種一些土豆,養十幾只雞,日子也逐漸好轉起來。
在《丁岔村精準扶貧五年規劃》中,駐村工作隊確定了“抓黨建、精施策、促搬遷、建果園、改環境”的扶貧工作思路,計劃用5年時間真抓實干,使村容村貌有大改觀,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份夢想清單,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實現。”王澤說,三年多來,村民們“挪窮窩”、“換窮業”,綜合素質明顯提高,致富能力明顯增強。目前,大戶種植、養殖模式基本形成,產業建設、生態建設得到全面提升,民生社保、綜治維穩有明顯進步。
在丁岔村村委會旁,有一條長4公里的土路,通往康臺子、黨洼子、董家砭村組。志丹縣政協正在努力協調,爭取早日將這條路修成沙石公路。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