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在這里我可以唱歌,跳舞、鍛煉身體、與老年們朋友談天說地……一天到晚可有事情做咧。”在漢陰縣反哺堂老年公寓,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一邊跳著廣場舞,一邊樂呵呵地說。
為進一步了解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3月11日,漢陰縣政協主席史正林帶領政協班子成員、部分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就社會養老體系建設工作開展專題調研,開啟縣政協2021年協商工作計劃首個調研課題,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履職情懷。縣政府副縣長魯延謀全程參與調研。
一串令人深思的數字
“老有所養”是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目前漢陰縣60周歲以上老人5.6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8.5%,其中農村老年人口3.7萬人,城鎮老年人口1.9萬人,分別占老年人口比重66%和34%,有失能、半失能都給5434人。全縣共建成養老機構107所,設置床位2500張,有從業護理人員239人。然而,我縣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高齡老年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使得社會養老資源的總量明顯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
針對目前老齡化的越來越嚴峻的趨勢和養老體系建設的需求,如何做好當前社會養老服務工作,加快解決城鄉養老體系建設問題”再一次被提為重點調研課題。
在漢陰縣龍雙區域敬老院暨特困供養人員養護中心、花果村互助幸福院和反哺堂老年公寓,委員們一路看、一路學、一路議,一路思考、一路感悟,積極為我縣養老服務建諍言、謀良策、出實招。
一句真誠溫馨的承諾
“人老了,就小了,需要呵護;關注現在的老人,就是關注未來的自己”,這句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感情共鳴。在協商座談會上,面對養老體系建設調研組成員,縣政協委員、民政局長沈濤感慨地說:“真誠感謝縣政協關注養老服務工作,多年來為養老體系建設建言獻策,我們一定努力使全縣養老服務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調研組初步了解了我縣社會養老工作基本情況,特別是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托老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得到調研組成員的充分肯定。并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美德,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心態、更關心老人的問題。”“要加大財政投入,切實抓好公建民營,出臺有利于民營介入的政策,實行社會化管理,減少養老成本”大家熱議起來……熊兵、李培等委員就探索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工作的辦法和途徑、形成政府購買服務的創新機制等議題,與相關部門進行廣泛交流。
韓丹、郭保宏、李澤民等委員建議,要不斷加大公辦養老機構建設,支持民營養老機構有序發展;進一步完善鎮級養老服務中心,發揮好日間照料中心的作用;豐富養老服務中心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達到老有所樂;加強監管和人才培訓,提升有養老機構服務效能,建立從業人員管理機制,提高養老從業人員的素養;加大宣傳力度,結合新民風營造氛圍,弘揚愛老敬老的社會風氣。
王成勇、汪惠君、王延青等委員表示,“培養和建設一支數量大、專業強、層次高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是解決養老難問題的關鍵因素,也是提升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的重要保障”。
委員們你一言我一語,以對人民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積極建言,現場氣氛熱烈。兩個小時的協商座談,委員、專家、部門負責人對社會養老體系建設的討論依然意猶未盡。在大家爭相發言的背后,是凝聚其中沉甸甸的責任感。
一張美好宏偉的藍圖
情牽老人,大愛無垠。“調研發現,當前面臨未富先老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養老負擔快速增長、人均壽命增長與養老供求不匹配、養老產業尚顯落后;在政策層面上,老齡服務政策體系不一,給老齡服務發展帶來了較高的制度性成本。”史正林直指問題。
面臨老齡化突出現狀,如何做好當前養老體系建設工作?史正林強調,要堅持以家居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工作指導思想,切實解決好當前養老服務所面臨的難題。一是強化領導,形成合力;二是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三是規劃統籌,形成高起點規劃體系;四是強化配套建設,用足用好政策;五是加大招商力度,引進智慧化養老;六是強化監管服務,守住安全底線。整合資源,探索符合群眾愿望和需求的醫養結合等新型養老模式,做實做好養老服務這篇大文章,不斷推進養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有新舉措、新作為、新突破。
魯延謀表示,社會養老問題十分重要,全面推進養老事業發展任重而道遠。要將系統思維、市場思維、分類施策和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統籌推進,相得益障。希望政協委員繼續大力支持我縣養老服務工作,帶動社會各界人士關注支持養老事業。會后將及時吸納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切實為漢陰人民謀福祉、辦實事。(通訊員 文/張海燕圖/陳善快 張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