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上看,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從陜西看,我省黃河流域GDP為1.89萬億元、人口3069萬人,在沿黃9省區中,經濟總量、人口、城鎮人口與流域面積均為最多。加快推進我省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和必然" />
記者 杜靜波 攝
4月15日,陜西省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會議圍繞“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建言獻策。
省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燕林豹介紹:
從整體上看,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從陜西看,我省黃河流域GDP為1.89萬億元、人口3069萬人,在沿黃9省區中,經濟總量、人口、城鎮人口與流域面積均為最多。加快推進我省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和必然選擇。
一、以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把牢農業節水“牛鼻子”。據水利部數據,農業用水比重仍然占黃河用水總量的80%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提升潛力巨大。一是要發揮我省在現代農業領域的學科、技術優勢和在5G通信、物聯網等領域的產業優勢,在具備條件的關中現代農業基地,特別是設施農業、綠色果業、花卉業等高附加值產業領域,率先實施“智慧農業”改造提升,切實提高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從水源源頭到農戶田間地頭全部安裝計量設施,實行一地一表精準計量。二是運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加強農作物實時監控,科學合理確定灌溉用水的時機和用量。三是發揮洛川縣、興平市農業節水經驗,加大農村飲水設施管理自動化控制、IC卡智能水表等新技術推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二、以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為依托,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我省所在的黃河中游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肩負著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任務,同時也承載著水資源短缺的巨大生態壓力。面對重化工業占絕對主導的能源產業格局,一是建議我省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在生態脆弱區、嚴重缺水區、地下水超采區,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嚴控新上或擴建高耗水項目,淘汰高耗水工藝和高耗水設備,推動傳統能源化工朝著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二是應進一步發揮好陜北地區風光資源優勢,按照國家“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思路,加強光伏、風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制定全省統一的新能源發展規劃,統籌做好全省資源調度和匹配,支持隆基、陜西電子、陜西有色等省內龍頭企業布局發展新能源產業,以規模優勢推動節能、節水、降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陜西力量。
三、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為突破,優化我省水資源空間布局。2020年,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四部委聯合印發了《支持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國家將對全流域水生態環境、用水總量等指標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分配相關國家資金。從我省情況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夠均衡,黃河流域水資源人均擁有量低于兄弟省份,必須借助國家力量,實施重大工程,加大節水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矛盾問題。一是必須加快實施引漢濟渭、東莊水利等一批重大引水和水利工程,加快啟動黃河古賢水利工程開工建設,統籌協調、合理配置不同用途用水,為關中城市群建設和萬億級制造業基地提供水資源支撐,為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騰出更多用水指標,保障黃河流域我省相關地區用水安全和水生態安全。二是加快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樹立水價、水權、水市場觀念,深化水資源改革,推進水價改革,培育水權交易市場,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流通,通過市場機制促進水資源使用權在用水戶間、行業間、區域間流轉,并進行有償交換,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