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在吳起縣養老保險經辦中心、寶塔區養老保險經辦中心,一走進辦理大廳就能看到這句醒目的標語。
4月13日至19日,延安市政協副主席張玉曙帶領社法委部分政協委員,來到吳起縣、寶塔區等地,就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作開展專題調研。
“我們有職工6949名,其中勞務派遣工2128名,實行全員參保。”吳起采油廠人力資源科科長尚振國表示,吳起采油廠僅2020年養老保險全年繳費1.21億元,及時為職工繳納了各類保險,按政策申請減免了2986萬元養老保險金。
實際上,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應保盡保”。據悉,截至2020年底,延安市參加養老保險單位4276戶,約40%的參保單位不能正常繳費。延安市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資產負債率達165.02%,3162名職工參保率為71.8%,職工養老金欠費達上億元。因資金短缺問題,到齡退休職工養老保險費補費每年按照程序,申報困難企業按“退誰補誰”政策執行。由于歷史原因,部分國有困難企業已經無力繳納養老保險,欠費情況持續惡化。
從延安新投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員工繳費情況來看,有些職工缺乏參保積極性。延安新投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在崗職工998人,因超出繳納年齡而無法繳納的有162人,因自身原因未繳納養老保險的有321人,實際繳納的只有515人。由于基層保潔、秩序員年齡多在45—55周歲,年齡偏高員工普遍因快到退休年齡,未繳納養老保險。
延安市養老保險經辦處副處長劉玉貝表示,《社會保險法》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繳納養老保險不存在愿不愿意,這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勞動者出具的放棄參保的聲明,無論是否愿意,都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在調研中,委員們發現,部分民營企業對養老保險政策的剛性認識不足,參保繳費意識淡薄,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意識不強,斷保現象嚴重,沒有參保的人員,主要以新業態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
延安市政協委員張鷹認為,養老保險政策知曉率較低,容易造成誤解。人社部門應該主動上門送政策,組織培訓,增強職工的維權意識。“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很多屬于臨時用工。”延安市政協委員劉小平建議,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稅務、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聯動機制,讓社會保障不留死角。
根據退休待遇現狀,寶塔區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平均收入2620元,城鄉居民只有166元,機關事業職工達4000元以上。延安市人社局副局長李錦保說,城鄉居民、企業職工、機關事業職工退休待遇相差較大,養老保險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企業不能依賴“退誰補誰”政策,更不能將企業保險推入城鄉居民保險,降低職工預期收入。
張玉曙表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治國安邦的大問題。要高度重視養老保險工作,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做到應保盡保。加大養老保險宣傳力度,增強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和“續保”意識,切實推動企業職工應參盡參。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水平,逐步縮小與黨政事業單位的待遇差距。加強監管,對部分企業瞞報、少報參保人數和繳費基數的現象,進行聯動監察,不斷研究探討新問題、總結新思路,為延安市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奠定基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