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 處于創新發展的末梢神經, 打通“毛細血管”, 才能釋放更多經濟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 和“十四五”規劃均提出, 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
圍繞“以產業園區為抓手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議題,省政協將于5月31日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會上,還將邀請專家學者、政協委員、黨派團體、產業園區代表緊扣議題協商建言。 為助推我省縣域經濟 “十四五”全域協同高質量發展, 圍繞“以產業園區為抓手,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月度協商議題,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與省民盟組成聯合調研組, 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學者 赴西安、咸陽、商洛、 延安、榆林部分縣(市、區) 進行了專題調研。
3月22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就“以產業園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專題調研議題召開情況通報會,聽取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所作的情況通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姚炬主持會議。
3月23日至25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圍繞“以產業園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議題在西安、商洛部分縣區開展第一階段專題調研。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姚炬帶隊。調研組一行先后考察了西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鎮安蘇陜協作扶貧產業示范園、柞水寧商外貿服飾產業園等產業園區。
3月30日至4月1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聯合省民盟圍繞“以產業園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議題先后在咸陽、延安、榆林部分縣區開展第二階段專題調研。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姚炬帶隊。調研組一行先后考察了三原恒大文化旅游康養城項目、子長市煤炭產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楊家園則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清澗縣陜果集團萬畝山地蘋果基地和萬只湖羊扶貧產業基地等。
4月27日至29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還就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赴武功、眉縣、隴縣進行了自主調研,形成了自主調研報告。
通過調研和梳理,調研組詳細了解了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基本情況和縣域產業園區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省縣域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民生保障大幅改善,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我省縣域經濟不大不強、發展不足,仍然是制約全省發展的突出短板。
據統計,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2020年全省縣域經濟總量為10686.58億元,縣域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40.81%,對全省經濟支撐性不強。縣均GDP是138.79億元,比上年減少3.5億元。71個縣(市)GDP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44縣(市)GDP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13個縣GDP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多數縣(市)經濟發展滯后。
各地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策部署,加快建設和發展縣域工業集中區,鼓勵和引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擴大招商引資,推動民營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培育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重點產業園區。
據統計,全省共有各類縣域產業園區194個,其中國家級產業園區21個,各縣(市)省級產業園區73個,其中高新區11個、經開區11個、農業產業園區33個。縣域產業園區承載力不斷增強,產業園區建設有效帶動科技創新、經營創業、配套加工、咨詢服務、企業中介等市場主體平臺的完善與構建,并逐步走向成熟和高效,成為全省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和陣地。
雖然近年來我省縣域經濟的發展
取得的很大的創新和進步
但是!
省政協在調研過程中
也發現了下面這些問題
存在問題
1
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全省縣域經濟呈現出“陜北兩極分化(強縣與弱縣并存),關中相對穩健,陜南相對較弱”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態勢。縣域工業發展不平衡,在不同區域及同一區域內,表現均尤為突出。
2
縣域產業園區集聚效應不明顯
全省共有各類縣域產業園區194個,個別縣(市)甚至有3—4個園區,但規模普遍較小,經濟效益不高,產業集聚帶動力不強。產業園區設立后,重視招商引資多,規劃引領不夠。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公共服務水平較低。
3
產業結構不優
產品競爭力不強
從全省縣域三次產業結構看,一產占比偏高,二產結構不優,三產層次較低。產業對資源依賴性高,科技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
4
縣域融資能力弱
金融功能配置不健全
我省縣域財政實力整體較弱,大部分縣(市)財政負擔重,償債壓力大;過度依賴中省財力性轉移支付(占縣域財力的60%以上)。
5
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我省縣域經濟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經濟發展能力弱、地區發展不平衡、實力不強。民營企業一般規模較小,且較多為家族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是當前存在的最突出問題。
6
縣域營商環境不夠優化
政府行政效能不高,縣域經濟的外向度較低、活力不強。產業園區管委會作為建設發展經濟產業園區的主體,現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能夠適應園區發展需要。差異化考核的標體系尚不健全,調動面不夠寬。
家鄉,在每個人眼中都是最好的存在,把發展作為主旋律,發展縣域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將路走得更長遠、為當地百姓更多謀福利、吸引人才回流、建設更美家鄉。
調研組提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5月31日,敬請關注月度協商座談會!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