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經過3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化工產業已成為延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6月28日至29日,延安市政協召開五屆二十次常委會議,延安市政協常委、延安大學教授徐長玉說,扎實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延安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據悉,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延安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有關單位負責人,來到延長、子長、黃陵、高新區等縣區開展專題調研,進一步了解油煤氣資源開采開發和能化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延安立足能源資源稟賦,以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穩油、擴煤、增氣、興電、促轉化”能源發展戰略,編制實施了《延安綜合能源基地發展規劃》《能源化工基地“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穩步推進能源化工產業轉型發展。
延長縣政協主席張生元說,延長有110多年石油開發歷史,是“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誕生地,被譽為中國“石油之母”。近年來,延長縣在“油氣轉型強縣”實現重大突破,立項實施了三個高端能化項目。
“每個縣區都有獨特的資源稟賦,發展能化產業應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搞一刀切。”張生元認為,應該建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其他企業延鏈補鏈”的產業發展體系,促進延安能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延安市發改委副主任房錫林介紹,去年,能源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其中全市生產原煤5253.1萬噸,原油產量持續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生產天然氣64.7億方,生產LNG135.55萬噸,實現發電量81.13億千瓦時。延安堅持多措并舉,爭取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綜合能源基地,原油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天然氣形成200億方生產氣田,煤炭產能達到8000萬噸。
延安市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高慶海表示,“三西兩東”能源基地綜合能源當量占到全國的67%,鄂爾多斯盆地“能源金三角”能源儲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延安作為“三西兩東”能源基地規劃中心和鄂爾多斯盆地“能源金三角”重要組成部分,油煤氣資源富集,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已獲批中國(延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高新區已獲批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陜西自貿試驗區協同創新區。應該搶抓機遇,爭取原油、煤炭、天然氣進口和加工資質,以高水平化工園區和綜合保稅區為載體,助推延安打造世界級的能化產業基地。
延安市政協主席薛海濤指出,要充分發揮“兩個明顯優勢”,積極破解“一個明顯制約”,科學應對“雙碳”發展挑戰和機遇,走出綠色低碳發展路子,大力引進產業項目、制造業項目。要發揮聯系廣泛、人才薈萃的優勢,多渠道宣傳延安發展優勢,多層面為延安招商引資搭建橋梁,多維度為延安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助力構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助推能化產業成為延安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