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來昌榮
8月12日,安康市漢濱區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調研漢江中心城區段護河隊伍建設工作。區政府副區長王茂策、區政協副主席周鋒參加。
調研組來到漢江中心城區新城街道辦心石段、關廟鎮老君關、建民街道辦月河中心村、吉河鎮馬坡嶺社區、漢江中心城區段,實地調研當前河湖長制具體實施情況,察看相關基礎設施、機制運營情況,重點了解護河隊伍建設工作。
近年來,隨著漢濱區河湖長制全面推進,河湖岸線總體得到有效管控,水生態環境修復持續向好。截至去年底,漢江出境斷面穩定保持Ⅱ類水質,主要支流水質均達到功能區劃標準,水環境質量位居全省第一。
為進一步明晰管護責任,漢濱區印發了《漢濱區進一步強化河(湖)長履職盡責實施方案》《漢濱區護河員管理考核辦法》,細化責任義務,壓實監管責任。目前全區護河隊伍健全齊備,共設立三級河湖長561名(區級河湖長21名)、警長30名、督察長29名、護河員506人。
然而,管制區域洗衣、洗車、洗寵物、違法偷捕偷釣等行為時常發生,讓基層管理人員十分頭疼。調研組發現,盡管管護制度推行多年,漢江保護仍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現象,沿線群眾保護漢江水生態意識仍有待加強,尤其是在城鄉接合部以及鎮村,由于依河而生傳統觀念難以短時間轉變,百姓對“河湖四亂”陋習習以為常。
“基層工作人員少、任務重,加之無執法權,一些不良行為人常常與管理人員玩‘捉迷藏’,造成實際工作難度大。”吉河鎮負責人說,非法行為隱蔽性強,由于常在夜間出現,造成取證難,難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糾正。
碼頭整治、河道清淤、封堵排污口……調研組同時了解到,漢江保護各項措施在落實上都需要大量的項目資金支持,但基層財力無法支撐,必要的整治也缺乏財力保障。
漢江是安康人民的“母親河”,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省引漢濟渭重點工程的主要水源涵養區。針對存在問題,委員們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體制機制,著力解決河湖長制工作人員編制及專項經費、護河員薪資等實際問題,暢通漢江保護工作運行機制,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要加大“河長制”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通過設立“民間河長”,讓社會團體、群體代表等參與進來,培養共建共享的觀念意識。要通過遠程監控、實時投屏等技術手段進行網上巡查監管,降低管理和取證難度,引導群眾增強對保護漢江的責任意識。
王茂策表示,在漢江保護工作上,各相關部門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落實相關工作部署,不斷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周鋒表示,保護和改善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事關安康人民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一江清水永續北上”的政治責任,要用心思考、用情工作,在找問題的同時提出合理化建議,爭取此次調研成果能為區委、區政府完善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提供更多“良言良方”。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