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每到周末,家住延安市圖書館附近的劉先生都會帶孩子去免費對外開放的市圖書館讀繪本。
“圖書館提升改造后,藏書量擴大了很多。”對于越來越多公用文化服務設施的投用,劉先生感到非常滿意。
為推進延安基層文化事業向更深層次發展,延安市政協提案委曾組織委員到黃陵縣、洛川縣、富縣、甘泉縣開展深入調研。9月1日,市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聽取市政協提案委關于基層文化建設調研情況通報,專題協商延安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市政府副市長單舒平參加,市政協副主席藺治斌主持會議。
據了解,延安市現有文化行政及事業單位246個,公共圖書館14個,文化館(藝術館)15個,藝術表演團體(民間藝術培訓中心)15個,藝術表演場所(劇院)12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14個,鄉鎮(街道)綜合文體中心114個,有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921個,已經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為常態化開展公共文化活動提供了基本陣地保障。
“我看到有的農村圖書室無人來借閱圖書。”延安市政協委員雷廣群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文化設施利用不夠充分,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他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延安文化和旅游聯系不夠緊密,是一個大難題。文化產業化程度不高,民間自發活動太少,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延安正從一個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轉變。雷廣群建議,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文化陣地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豐富文化活動載體,滿足老百姓心理需求,深化文旅結合,持續推進文化產業化。
“此次調研讓我耳目一新。”延安市政協委員牛淑賢認為,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應該鼓勵學習和傳承方言。此外,家風家訓建設,也將進一步提高農村精神文化建設。
目前,延安年均公開采購公共文化演出服務1200余場,農村電影放映3萬余場,公共文化演出覆蓋了所有鄉鎮,電影放映覆蓋了所有行政村。“延安過大年”被國家文旅部認定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延安紅》《一條棉被》《致富果》《黃河追夢人》獲評第九屆省藝術節“群星獎”,安塞區正在被推薦認定為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如何把握落實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延安市文旅局局長馬東坡說,這幾年延安確實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少數文化陣地建設標準低、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文化陣地被擠占的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安塞區圖書館設在角落里,沒有窗戶無法通風,導致“館雖設而人不常至”。
單舒平指出,延安市政協雙周協商站位高、選題好,前期調研工作實,此次建議提得準。在過去一段時間,延安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對標中央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問題是客觀存在和不可回避的。市政府將以此為契機,扎實推動、整改落實,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保障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藺治斌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要加強領導,壓實責任,確?;鶎游幕ㄔO事事有人抓。要突出基層文化體系建設的統籌系統規劃,重視農村老齡化、城鎮居民多元化需求、人才配備和培養、縣級文化館建設等長遠規劃,發揮好文化的傳承、保護、挖掘、拓展作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