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雙減”政策出臺半年以來,現已初見成效,但目前我省部分地區仍存在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不均仍然是我省教育發展的短板,嚴重對沖了我省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李剛委員
“師資資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要素,也是構成以學校為主陣地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影響教育不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省政協委員、陜西萬盛達企業集團董事長李剛長期從事教育扶貧事業,曾多次深入四川大涼山、陜西藍田等農村地區實地走訪調研,他發現,師資力量不均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是制約我省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教育改革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共同配合與努力。”李剛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等思路,推進“雙減”落地,強化學校在“雙減”中的主體作用,同時還要動員社會力量多點打造公益性質的課后教學服務體系平臺,縮小城鄉、區域性校際差異,促進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
(圖片源自網絡)
在今年省兩會上,李剛提交了《加快教育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陜西教育均衡發展》的提案。
李剛建議,省、市、縣按專業、學科建立健全優秀教師人才資源信息庫,同時按照“內引外聯”原則制定優秀教師資源共享機制,支持師資力量薄弱地區或學校,按年級、學科細化優秀教材并編輯優秀專業教師示范講課教程材料,提供給對口的學校和教師參考學習。建立健全教學儀器設備資源配置中心,按教學大綱要求為各級學校配置教學儀器設備,提高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質量。建立健全“互聯網+教學”共享平臺,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課程資源共享、教學信息資源共享、對教學難點問題解答共享。集中多種社會力量和資源,共同建設多形態的中小學特色科教示范基地等教學服務體系,滿足中小學生提高科學素質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李剛希望,通過進一步加快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全面促進陜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寒門多出“貴子”。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