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盛會繪藍圖,同心向未來。3月21日至22日,西安市新城區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召開。來自全區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新一屆政協委員,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聚焦全區改革發展、民生改善等熱點話題,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為奮力譜寫新城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發出“政協好聲音”。
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期目標達到46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預期目標17萬億元。
新城區商業經濟起步早,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由于受電商沖擊,發展舉步維艱。如何結合自身優勢,突出重圍尋求發展?區政協委員馬志強建議,要利用長樂路地區現有的大型商業物業,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知名電商企業、平臺入駐;搭建商務交易平臺,建立“網上康復路”“輕工在線”等網絡交易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商業銷售模式,推動新城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城區作為傳統中小企業云集之地,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企業在營收、納稅規模、抗風險能力等方面存在小、弱、低等特點,加之缺乏金融資本思維,錯失了發展壯大的機遇。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貸款融資成本增大,直接影響了企業健康發展。
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區政協委員梁武祺、金樹龍等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與駐區各商會、協會的協作配合,加大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力度,為企業提供金融幫助,共同建立中小微企業名單庫,實現信息共享,促進中小微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西安市各區夜間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大雁塔商圈、小寨商圈、南門商圈一直領跑,但新城區夜間經濟發展始終不溫不火。
區政協委員李凡以解放路、東新街商圈舉例說,雖然該區域夜間人流聚集,卻沒有形成規模商業形態,夜間經濟業態單一,缺少文化底蘊,互聯網、科技、文化等元素融入不夠。
李凡建議,進一步優化解放路商圈營商環境,豐富商貿消費供給,發展集聚人氣商氣的夜間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強東新街美食文化展示和體驗,開展民樂園地區美食評選和推介活動,做大餐飲市場夜間消費規模,提升餐飲業品質;持續繁榮時尚購物消費,推出主題游樂活動,豐富夜間游覽內容,以線上多維引流為重點,快速拉升夜間經濟人氣。
建設美麗宜居新都市
2021年7月1日,西安幸福林帶正式開放運營,為西安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一個好去處。
“雖然幸福林帶已正式開放,但部分區域的建設和設施設備還不完善,停車標識不完備,路面坑洼,周邊老舊樓房簡單遮蓋,影響了整個工程形象。”區政協委員張華、謝軍利建議,要加快幸福林帶工程局部提升改造,加大拆遷改造力度,嚴把道路建設質量關,對破損路面及時修整;融合場地的市民性、便捷性、公共屬性,有計劃組織群眾開展體育賽事、體育培訓、主題集市等市民活動,讓市民在享受城市繁華外,也能感受到置身于森林之中的清新與怡然。
提起新城區解放電影院、華僑商店、勝利劇場等老建筑,不少西安市民仍記憶猶新,但隨著近年來西安大面積升級改造,這些老建筑早已不復存在。
區政協委員趙海潮說,西安在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要加強人文意識,體現城市歷史文化價值,城市升級改造中要注重歷史文化街區的傳承與保護,要轉變重經濟發展、輕人文精神,重攀高比新、輕傳統特色的建設理念,做好城市規劃的歷史文化定位,健全城市規劃機制,把公眾意見作為進一步修改規劃的重要依據;創立專家評審與民眾評審相結合的“評審團制”,實現民主規劃,以城市硬件為載體,傳承特色文化,凸顯人文氣息,展現古城特色文化。
如何加快解決新城區爛尾樓問題,提升城市形象,解決民生難題?區政協委員魏星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主動參與化解爛尾樓引發的執行難問題,明確和落實部門責任,對爛尾樓項目對應的購房者,引導其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通過“一案一方案”的方法解決問題;政府要借助“府院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兩評一案”解決方案,以第三方評估、專家論證、集中決策等科學路徑,妥善解決爛尾樓引發的社會問題,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關心關愛“一老一少”
區政協委員焦繼軍提供的數據顯示,從近三年新城區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來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不斷上升趨勢,并呈現出低齡化、暴力化、團伙化、惡劣性等特點。
未成年人犯罪必須引起社會重視。焦繼軍建議,要建立聯動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對弱勢青少年群體的救助和服務,尤其是工青婦等組織要充分發揮優勢,通過結對幫教、心理輔導、幫助就業等方式,幫助青少年群體解決教育、工作等實際困難;在社區建立青少年維權站,開展結對幫教活動,加強對社區矯正階段青少年的監管與幫扶,選派技能和思政教師進行“一對一”培訓,幫助其融入社會。
養老始終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如何激活智慧助餐新思維,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農工黨新城區工委建議,要充分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通過“五強五新”等具體舉措,探索建立“智養新城”新體系,推動全區居家和社區養老高質量發展;打造“宜養新城”“智養新城”金字招牌,將養老服務向大健康產業聚合,多措并舉推進民生福祉增進行動,著力打造美好宜居現代化品質中心城區。
針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老年癡呆患病率增高態勢,區政協委員騫健建議,要開展老年癡呆早期篩查,依托轄區醫院,定期對老年人開展認知功能評估;依托醫聯體,在基層社區開展老年癡呆預防干預服務,對不同患病程度的老人開展針對性治療;建立協作服務團隊,在轄區綜合醫院、醫院神經內科、老年病科提供專業診療服務資源,建立多學科協作的診療與照護服務團隊。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