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1179萬人。高校畢業生是強國建設的主力軍,是就業市場的主體和保民生、穩就業的重點群體,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至關重要。
但在高校畢業生求職過程中,求職不積極、盲目求職、離職率高等問題普遍存在。如何正確引導高校畢業生走穩走好就業路?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部分省政協委員履職的關切點。
不懼失敗 積極求職
近年來,隨著求職壓力增大,部分高校畢業生認為自己學歷不高、技能不強、競爭力弱,對求職一直抱有抵觸心理,懼怕求職失敗,甚至對求職產生恐懼。
韓雨婷是一名缺乏求職信心的應屆畢業生,參加面試時總顯得十分緊張,經常出現“卡殼”現象,導致多次面試都不成功。小韓告訴記者,究其原因是自己缺乏工作經歷,專業知識不扎實,面對面試官時不夠自信。久而久之,對求職產生抵觸,最后完全把求職寄托在父母身上。
“健康的求職心態是成功的前提,關鍵要樹立起求職的信心。”省政協委員、榆林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趙師栓建議,高校畢業生應大膽求職、積極求職,求職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在失敗中總結和積累經驗,及時了解自身不足和優勢,努力提高簡歷撰寫、筆試和面試等能力,以最好的狀態迎接面試官的“測評”。其次,高校應對畢業生提前進行自我分析測試和職業能力測試,讓畢業生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能力、職業傾向等,增加求職信心,提高求職成功率。
合理規劃 穩步入職
“工作越來越枯燥,沒有了當初的工作熱情”“入職以后,跟之前想象的截然不同,后悔當初選錯了行業”……為進一步了解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3月12日,記者前往西安高新區一些寫字樓進行隨機采訪。
劉振亮是一名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年初同學們陸續入崗就職,心急如焚的他,在朋友介紹下,入職到一家家具公司負責銷售工作。隨著工作強度的增加,他感到工作越來越吃力,甚至有些力不從心,一度產生了自己當初太過著急入錯行的念頭。
“盲目入職是高校畢業生求職路上最常見的問題,為了工作而工作,日后勢必會出現工作不稱心、業績難完成、失落感增加等一系列問題。”省政協委員、西安悅好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金涌說,高校畢業生要走穩就業路,就必須做好職業規劃。
金涌建議,應屆畢業生在入職前,一定要做好職業規劃,最好在入職前多爭取實習機會,增加工作經歷,并根據不同工作的實習反饋,看清楚自身優勢和不足,最終挑選合適自己的工作。其次,在求職時,畢業生應優先考慮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在工作經驗缺乏、專業技能不強等情況下,盡量避免跨界就業,或者抱著挑戰的心態就業,腳踏實地走穩就業路。
省政協委員、西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濤建議,高校也要發揮好主陣地作用,為應屆畢業班開設職業規劃、求職培訓等課程,邀請專業老師進行講解,或邀請部分畢業校友回校分享求職和入職經驗,正確引導畢業生高效就業。
謹慎思考 慎重離職
“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對工作心態的轉變,離職、跳槽等現象屢見不鮮,但部分高校畢業生在離職、跳槽問題上卻并未謹慎思考,有時僅憑一腔熱血就遞了辭呈。”省政協委員、陜西江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禮說,離職、跳槽皆非兒戲,如今工作崗位供不應求,不加科學評估的離職和跳槽,都是不明智、不理智的選擇。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職工職業發展一直是王文禮關注的重點方向。他發現,年輕職工的離職和跳槽率,遠遠超過擁有一定工作經驗的老職工。尤以新近畢業的大學生離職和跳槽率最高,有人甚至一年能更換三四份工作。
王文禮建議,跳槽和離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尤其是剛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必須進行利弊評估,仔細考慮后果再作決定。要清楚離職和跳槽后的職業去向、職業發展和就業規劃,多方位、多角度調研新企業和新工作,明確自身優勢,以避免投錯行或者“人崗不匹配”的情況發生。同時,也要做好畢業生就業宣傳和引導工作,多宣傳正能量信息,減少對畢業生的誤導,為畢業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