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
“根據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正在召開的榆林市兩會上,榆林市政協委員、李雄飛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做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相關工作上。
他認為,目前鄉村振興過程中仍普遍存在農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渠道少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農村農業集約化程度低,產業結構單一,無法形成產業鏈,農民增收缺乏后勁;農業產業化進展緩慢,特色產業存在規模小、特色不突出、銷售難等問題。
“產業發展根源問題得不到改善,農民無法提高收入,榆林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任重道遠”。李雄飛委員建議,一是對當地土地平整、改良土壤、生態防護、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提質增效,并進行農村排污管道改造、庭前屋后整治、道路亮化美化、廁所革命等人居環境整治。二是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產業,打造農特產品,推動農產品品牌統一發展,逐步形成品牌效應。三是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持續壯大產業基礎。吸引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培育多樣化農業產業經營主體,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構建村集體經濟、一般農戶、脫貧戶入股分紅利益聯結機制。四是因地制宜制定發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豐富創收形式,提升農民幸福感與滿足感。(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