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省政協召開推動解決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座談會。會上,部分市政協原主席就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情況作交流發言。陜西政協公眾號陸續刊發座談會發言摘編,以供交流學習。
加強實踐創新
著力破解“兩個薄弱”問題
嚴維佳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副主任
五屆漢中市政協主席
一、對標新時代新定位,推動思想行動向“一線”模式轉變。
一是大學習廓清認識。堅持以思想政治引領和理論武裝為基礎,以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為引領統籌推進各層級學習活動,推動理論學習研討對機關干部全覆蓋,并不斷向政協參加單位和委員延伸。二是大走訪深入調研。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解決“兩個薄弱”問題,深入開展“大調研、大走訪、抓落實”活動,起底問題短板和實際困難,消除模糊認識,厘清發展“瓶頸”。三是抓落實推動革新。聯系召開漢中市委政協工作會議,出臺《中共漢中市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全市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并由市委牽頭對省市兩個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在謀劃好政協履職新思路的同時,著力推動解決“兩個薄弱”問題,成立了市政協文史館,增加事業編制8個,各縣區政協通過增設文史館增加事業編制48個。9個縣區基本構建起“一辦五委”的政協組織架構,為進一步解決“兩個薄弱”問題奠定基礎。
二、緊扣新使命新任務,推動履職成果向“雙向發力”轉變。
一是緊扣中心服務大局。圍繞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社會治理的難點開展協商,每年召開2次市政府與市政協聯席會議互通工作、建言資政,4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精準獻策。制定專門委員會與市直有關部門對口聯系工作方案,更為活躍有序地實施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微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二是傾聽民聲反映民意。注重在調研視察、走訪聯系等經常性工作中廣泛收集各界意見建議和群眾期盼訴求,充分發揮委員工作室作用,暢通民情、凝聚民力、解決民憂,努力營造“有事好商量”和“到政協說事”濃厚氛圍。三是推進大團結大聯合。制定文史工作三年規劃和年度計劃,編纂出版10冊《漢中文史叢書》,建成市政協文史館并對外開放,成立市政協書畫院并舉辦文化活動。走訪看望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召開民主黨派、工商聯座談會,舉辦各界人士迎春茶話會、全市企業家座談會等活動,促進全市各界人士同心同向同行。
三、落實新責任新要求,推動工作目標向提質增效轉變。
一是抓提質樹導向。連續兩年開展提案質量“提升年”和“深化年”活動,通過“命題+選題”方式引導提案精準聚焦,采取市級領導領銜督辦、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和提案委聯合督辦、提案辦理“回頭看”等措施,加大提案跟蹤問效力度,提案質量大幅提升。二是抓調研改方式。充分發揮“搭臺-協商”“協商-搭臺”功能,完善以政協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協商座談會為重點,以提案辦理協商、對口協商為常態的協商工作格局。聯合黨派團體、聯動縣區政協對重大履職課題開展調研,專業性課題提前邀請專家學者輔導并共同參加調研,以“布置作業”方式引導委員帶著問題調研,吸收社會智庫參與政協調研,不斷把調查研究基礎性工作做深做細做實。三是抓制度強保障。對現行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列出清單計劃推動修訂、整合和完善,探索建立市政協領導批示問題反饋交辦機制,為推動履職工作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攝影:各界導報記者 杜靜波)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