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履職方式方法 切實提高履職質效
——省政協各市政協主席座談會發言摘編
一、搭建“四個平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一)搭建協商議政平臺。建立委員自選協商議題工作機制,由委員依據自身優勢專長、工作時間安排,選擇意向課題參加。運用廣場協商、電視協商、“渭事微協商”等新形式,不斷延伸協商工作觸角。定期開展委員培訓,培育委員樹立協商思維,著力提升協商議政能力。
(二)搭建提案工作平臺。定期向委員推送提案重點選題目錄,建立以黨委、政府、政協領導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和提案辦理結果網站公示機制,形成黨委、政府、政協齊抓,線上與線下共同發力的提案督辦格局,推進委員提案落地見效。
(三)搭建民主監督平臺。在做好會議監督、專項監督、特邀監督員監督的基礎上,發揮委員視察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監督作用。瞄準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問題、黨政重大工作部署、民生熱點問題,組織委員跟進視察,及時反映情況,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四)搭建聯系群眾平臺。創新成立“委員工作室”40個,指導“委員工作室”開展微調研、微協商、微建言,累計組織活動270余場次,參加委員1100余人次。不斷延伸政協工作的觸角,讓群眾感覺委員就在身邊、政協離自己很近,讓委員在服務群眾中增強使命感、獲得成就感。
二、查找短板弱項,提升政協工作質效
(一)在政治站位上再提高。一是強化理論學習,加強黨組理論中心組引領的學習制度,組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赴發達地區培訓,學習借鑒先進經驗。二是加強工作創新,完善已有制度,探索利用新媒體開展協商,探索市、縣政協民主監督聯動機制和共同協商機制。三是由市委辦牽頭,市政協、市委統戰部參與,對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二)在夯實工作基礎上出實招。一是提升委員履職能力。修訂委員履職管理辦法,開通“委員履職通”,做到委員屆內述職全覆蓋。強化“委員工作室”管理,定期開展“渭事微協商”活動。二是加強專委會基礎作用。修訂《專門委員會工作通則》,拓寬協商思路,改進調研方式,發揮好專委會在重點課題調研、重點提案督辦、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界別委員聯系中的基礎性作用。三是探索街鎮政協學習組模式,打通政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加快“智慧政協”建設,實現委員履職、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辦公網絡化。
(三)在機構設置上想辦法。一是健全完善市政協黨組、機關黨組、機關黨總支、機關黨支部四級黨組織體系,實現黨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規范政協全體會議期間、重要調研視察、民主監督、集中學習培訓等活動設立臨時黨組織,實現黨的工作對政協工作的全覆蓋。二是指導縣(市、區)政協加強黨的建設,完善黨的組織,發揮黨員委員作用。三是爭取設立“農業農村委員會”,進一步規范全市政協系統專委會機構設置。
(四)在擴充人員力量上多用力。一是積極向市委呼吁,配齊配強市、縣政協領導班子,統戰部長兼任同級政協黨組副書記。二是擬成立市政協信息中心、文史館,增加行政、事業編制。三是指導縣市政協通過增加專職常委、設立事業機構等多種方式充實人員,全力破解“一人委”狀況。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