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一季度,陜西經濟平穩開局。在裝備制造業方面,汽車制造業成績亮眼:全省累計汽車產量23.46萬輛,同比增長50.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14.71萬輛,同比增長16.3倍,增速位居全國各主要汽車生產省份第一位。
隨著技術、政策、市場等因素的不斷優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陜西如何站穩“第一方陣”,爭做新賽道“領跑者”?4月以來,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委員、專家在西安、寶雞開展專題調研,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把脈支招。
產銷: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在位于寶雞蔡家坡的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裝配車間,一只只黃色的“小精靈”穿梭忙碌,向各個工位運送物料。
“這是具有自動導引功能的AGV小車,可以通過地面導槽在規定路線行駛并自動返程,途中還可以安全避障。”講解員指向一輛小車向調研組介紹說。
在現代汽車工業發展中,智能折臂吊、整車舉升機等自動化技術和裝備大幅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柔性生產線周而復始運轉,將一塊塊鋼板“變”成各式車型。
“咱們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反饋如何?”實地考察車企過程中,調研組成員最關心的還是上市產品能否產銷對路。
在調研座談會上,幾組數據提振信心——
以西安為例,2021年全市產銷汽車64.27萬輛,同比增長40.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26.86萬輛,同比增長353%。今年一季度,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銷14.62萬輛,同比增長1692.6%。
錨定“絲路汽車名城”發展目標,寶雞市計劃到“十四五”末,全市汽車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以上。
汽車產能快速釋放,新能源汽車表現突出。省發改委副主任李生榮表示,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放眼全國,新能源汽車將繼續成為汽車產業新的增長點和消費亮點。業界預判,未來三至五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戰時刻。
“我們目前坐擁比亞迪、吉利、陜汽等汽車制造大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儲備了競爭優勢。但也要看到,隨著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新造車企業的強勢崛起,市場格局正在悄然改變。”一路上聽介紹、查數據,省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原黨委書記王振海不斷思考,他拋出一個問題:“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陜西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要解決哪些當務之急,謀劃怎樣的長遠藍圖?”
研發:創新突圍加足馬力
受多種因素影響,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之3月以來的疫情對廣東、吉林、上海等汽車產業重地造成影響,壓力通過供應鏈傳導至全國。
“我們這次調研,還想聽聽大家在打造汽車全產業鏈,提升核心技術研發水平上還有哪些好的想法和做法。”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省致公黨副主委羌薇鼓勵企業代表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元科說,由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短缺,疫情下全球供應鏈遭受沖擊,今年以來電池價格高企。“此外,對于傳統整車制造企業而言,破殼轉型需要高端人才支撐,營銷模式也有待創新突破。”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是推動綠色發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當前如何布局和構建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也成為眼下的一道必答題。”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斌說,“雙碳”背景下,我國正在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氫燃料電池汽車未來大有可為。
“總體來看,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據省科技廳副廳長韓開興介紹,目前,我省缺乏汽車共性技術公共研發平臺,資源協同能力不夠,大部分車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及部件依賴外供,總體尚處于價值鏈中低端。
調研組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后補貼支持政策,鼓勵車企根據市場行情積極開發新車型,擴大應用場景,尤其是要支持傳統車企進行技術創新、節能技改,提升自主品牌滲透率。
使用:充換電基建加快推進
新能源汽車呈現市場規模和發展質量“加速提升”態勢,作為其產業發展基礎的充電樁行業,也迎來蓬勃發展。
在陜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一臺陜汽德龍M3000S換電式牽引車吸引調研組成員駐足觀察、詢問交流。這是一款專門用來倒短運輸的車型,在駕駛室背部和底盤兩側搭載了高密度電池組,采用快充,充滿需半小時左右。
陜汽集團新能源項目組經理陳廣鑫介紹說,換電模式除了補能快,最大的優勢是實現“車電分離”,終端用戶只需購買車體底盤,電池和換電站由金融平臺持有,電池、換電服務可租賃獲得,一方面節約了用戶初始投入資金,另一方面降低了用戶持有重資產的風險。
充電網技術是跨專業、跨行業、跨門類的綜合型融合類的新技術學科,復雜的技術和應用的交互,形成了高度的鏈接和融合壁壘,也是各國在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研發之外,搶占汽車產業生態的主要技術賽道。
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憑借“面向電動汽車超大規模接入的充電網技術”,榮獲“2021全球新能源汽車十大前沿創新技術”。按照特來電的充電網規劃,未來每個車位都將有一個智能終端,充電網和汽車儲能可以調節能源,形成巨大的智慧能源網。“換句話說,每一輛電動汽車都是一個移動智能終端,是一個儲能單元。”西安城投特來電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家樂說,單樁解決不了超大規模電動汽車普及推廣問題,加快“編織”安全、智能、互聯的充電網,將為新能源電力消納提供新路徑。
就像傳統燃油汽車車主經常關注油價一樣,充電費也是新能源車主關注的焦點之一。“小區充電方不方便,電費有沒有優惠?”在西安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廳,調研組成員關切詢問。
“就未來發展趨勢而言,小功率直流充電替代交流充電方案將成為小區充電場景關鍵技術路線之一,使‘最后一千米’充電更快捷。”西安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慶民說,但現有小區由于物業不配合、缺少固定停車位、變壓器容量有限、改造空間受限等因素,充電樁建設阻力較大。
調研組建議,要適度超前規劃布局充電設施,在完善城區充電網絡的同時,兼顧鄉村及城際出行的充電需求,引導多方積極參與建設小區內共享充電設施。同時,還要嚴格執行設備制造、建設施工、運行維護等階段相應的行業標準,消除安全隱患。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