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樊星 通訊員 劉海強
“民以食為天”“小吃是拉動經濟、促進就業(y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惠及千家萬戶的‘好產業(yè)’”……5月12日,蒲城縣政協召開“蒲城小吃”調研啟動會,縣商務局局長任平樂介紹“蒲城小吃”產業(yè)發(fā)展情況。
有將相故里、酥梨之鄉(xiāng)之稱的蒲城縣,地處關中東部,是著名的商品糧基地,餐飲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很多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如因“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而得名的“高力肉”、被列為清廷貢品的椽頭饃和八寶辣子、泡油糕……
蒲城椽頭饃、蒲城葫蘆頭、蒲城面辣子、蒲城地軟包子等特色小吃被評為“陜西名小吃”。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眾多特色鮮明、味道鮮美的“蒲城小吃”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蒲城小吃”如何突出重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蒲城縣委、縣政府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協委員牽腸掛肚的熱點。在今年春季召開的政協全會上,剛剛履新的政協委員們撰寫了促進小吃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提案,縣政協也將“蒲城小吃”確定為重點調研課題。
為做好“蒲城小吃”調研,蒲城縣政協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牽頭此項調研的經濟委多方征求意見,設計了從業(yè)者、消費者兩種問卷,并與商務局進行多次溝通,不斷完善、優(yōu)化調研方案。為提高調研實效,琚英、王耀紅等40余名政協委員采取網絡報名,通過點兵點將、部門推薦等方式組成了由報名委員、提案委員、民主監(jiān)督小組成員、文旅專家等多方面人員組成的調研組。調研組通過發(fā)放問卷、現場走訪、聽取匯報和座談討論等形式,深入全縣各鎮(zhèn)(街道)和發(fā)改局、財政局、農業(yè)農村局、市場監(jiān)管局等十多個部門(單位)及酒店、特色小吃門店、農家樂、加工廠、外賣平臺等,摸清底子、找準癥結、理清思路、提出對策。
據悉,委員們將圍繞城區(qū)、特色鎮(zhèn)等重點區(qū),老店、名店等重點店,小吃經營者、消費者、管理者(相關部門)、協作者(如外賣平臺、物流配送)等重點人進行深度調研,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為振興“蒲城小吃”產業(yè)“把脈開方”。為確保調研不走過場、不走彎路,啟動會上,調研組還就調研問卷內容向參會人員征求了意見。
蒲城縣政協指出,要樹好形象,牢記委員身份,發(fā)揮表率作用,加強團結協作,努力凝聚共識,用好政協平臺,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黨政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助力擦亮“蒲城小吃”品牌,做優(yōu)做強這一民生產業(yè),促進“一鎮(zhèn)三地”建設、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讓“蒲城小吃”走得更遠,惠及更多老百姓。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