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民以食為天
糧安天下,種為糧先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種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所在
也是“藏糧于技”的重中之重
3月6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
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
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
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
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種源自主可控
5月31日,圍繞“推進種業產業發展”議題,省政協將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在這個全國夏收大幕陸續開啟的時間點,這場會議的召開可謂恰逢其時。
據悉,本次月度協商座談會由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承辦。會上,還將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緊扣議題協商建言。
為助推我省種業產業發展
圍繞“推進種業產業發展”
月度協商議題
省政協做了大量
扎實細致的準備工作
調研、考察、征集材料
3月份以來,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帶領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圍繞“推進種業產業發展”議題,深入咸陽市、楊凌示范區開展專題調研,赴海南省考察學習,征集會議交流材料43篇。
4月6日至8日,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帶領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部分委員、專家,赴咸陽市、楊凌示范區圍繞“推進種業產業發展”議題開展調研。
從調研結果看
我省做了哪些改革和努力?
取得了哪些成就?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
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工作
以創新鏈建設為抓手
推動我省種業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集聚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
使種業成為了
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增效、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抓手
01
我省種業創造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我省農作物育種長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創造了數十項全國第一或世界領先的成績。我省成為世界最大的奶山羊集中產區和我國優良奶山羊品種的發源地,成為全國蘋果、獼猴桃產業第一大省。
02
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楊凌示范區立足西北、面向全國,打造旱區種業“硅谷”,加快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已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農牧良種集散地。目前已成功獲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種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業)、陜西省作物育種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農作物育種創新聯合體。組建成立了種業、果業、農業智能裝備等多個產業創新中心并已投入運行。
03
種子企業為良種繁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省有逾百家持證種子企業開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先正達全球作物育種技術中心落戶楊凌,榮華種業入選農業農村部農作物種業企業陣型名單,秦豐種業兼并重組,種業企業聚集度和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雖然近年來我省種業產業發展
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但省政協在調研過程中
也發現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種業組織管理體系亟待健全
楊凌示范區發揮省部共建作用還有很大空間,各部門制定的政策措施統籌協調不夠,存在重復建設、同質競爭等問題。此外,國家農科院與省農科院業務聯系不暢,市縣農科院所“育繁推”職能缺乏強有力行政組織協調。
二、種業投入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金融支持種業發展的有效性仍顯不足,種子企業抵押擔保物范圍較小,貸款額度低且利率偏高,貸款期限與種子行業周期性不匹配,種子收購時短期流動資金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能力有限,種業保險和再保險發展滯后,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
三、種業核心技術創新突破不足
育種基礎理論研究仍顯薄弱。育種科研人員流失,種業創新型人才缺乏,科研項目實施機制與育種長周期性特點不適應,產學研分割現象普遍存在。目前,我省還沒有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保護庫,對種質資源特性的深入挖掘和全面客觀評價不足。林草種質資源家底不清,資源收集保存精準鑒定及開發利用工作滯后。
四、企業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不足
我省種業企業“多、小、散、弱”,目前全省仍無一家國家級(A證)“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龍頭企業。創新發展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很少,市場化育種體系薄弱,生物育種技術應用不足,育成品種市場競爭力不強。
糧為社稷之本
種是糧食之基
一粒種子
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解決好種子問題
瞄準的是
14億中國人的超大內需市場
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調研組提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5月31日,敬請關注
省政協“推進種業產業發展”
月度協商座談會!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