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劉定東
5月18日至20日,全國政協第139期干部培訓班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專題研討班在北京舉行,全市政協系統組織政協委員及機關干部通過視頻形式參加學習培訓。各縣(市、區)政協主席圍繞持續鞏固學習成效,不斷凝聚思想共識,讓政協協商成果落地生效、持續用力破解“兩個薄弱”問題、以黨的建設引領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等方面分享學習培訓心得。安康政協公眾號陸續刊發,以供交流學習。
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的召開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的出臺,讓基層政協工作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這次全國政協在線培訓班和省市政協交流研討更是及時雨,既解渴又解惑,更加堅定了勇擔當、善作為、創一流的信心和決心。
一、建強四梁八柱提效能
今年以來,我們依托省市政協對基層的重視關心,積極爭取縣委重視支持。一是以“四梁”為關鍵,做好“人”的調配。配強領導班子,3名副主席全部駐會工作,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加強常委會建設,25名常委均為大專以上學歷,平均38歲,富有知識、充滿活力;充實專委會力量,“一辦四委”增至“一辦五委”,各專委辦主任、委員兼職副主任和干部一次性配齊到位,“一人一委”問題有效解決;整合機關干部力量,政協干部實現雙向流動、渠道暢通。二是以“八柱”為重點,抓好“事”的規范。新建和完善縣政協各類會議、協商議政、調查研究、提案辦理、委員考評、宣傳獎勵、機關管理、硬件提升等八類22項工作規則和制度,各項工作運轉務實嚴謹、規范高效。通過建強四梁八柱提效能,實現了“智往一處謀、力往一處使,人人想干事、事事有遵循、個個爭一流”的生動局面。
二、搭牢三大平臺激活力
委員勤則政協興,委員有力量、政協有擔當。一是豐富學習平臺。針對本屆新委員占72.5%的特點,把強化委員培訓和深化委員讀書活動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組織全體委員參加全國政協在線研討班,觀看省政協業務講座,學習市政協主席周建功專題講座,并進行現場專題輔導,全體委員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成立“政協委員讀書吧”,建立7個委員讀書群,常態開展“書香政協·錦繡漢陰”讀書活動,勤讀書、勤學習、勤履職蔚然成風。二是拓展協商平臺。深化“兩說一商”機制,大力推進新一輪委員工作室(站)提質擴面,延伸委員履職觸角,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成為了黨委政府的好幫手、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履職的新窗口。三是強化履職平臺。將153名委員劃分為5個活動小組,成立5個功能型黨支部,把“六個一”履職基本要求,列入委員年度履職考核內容,推動工作從“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得好不好”“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
三、堅持雙向發力助發展
圍繞中心轉,服務大局干。一是發揮優勢勇擔當。在抓好10個協商課題和110件提案督辦工作的同時,按照縣委對縣政協助力中心工作的安排,通過定期調研、專題視察、微協商、交流聯誼等方式,宣傳《漢陰縣親商安商富商九條承諾》,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招商大使的濃厚氛圍,努力把政協的專業優勢和渠道資源轉化為招商引資的動能和增量,千方百計為全縣高質量發展引進技術、資金和人才。二是彰顯特色聚共識。通過開展紅色文史宣講“五進”活動,大力宣傳沈啟賢、何振亞、楊棄“三位將軍”文史資料,推進《羅少偉革命烈士》征編工作,積極籌建漢陰縣政協文史館等,最大限度發揮了政協文史“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為錦繡漢陰建設匯聚起強大正能量。
下一步,我們將以本次學習為契機,落實省市政協的新要求,借鑒兄弟縣區的好經驗,想縣委之所想、幫政府之所干、言群眾之所盼,展政協之所長,推動縣政協工作再上新臺階,以優異的履職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