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弘揚延安精神
做有擔當善履職的
新時代政協人
宋紅梅
省政協委員,西影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黨中央在延安13年,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培育和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內涵的延安精神。延安是新中國電影的誕生地,是新中國文藝為人民精神脈絡的出發地。西影是新中國在西北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影片生產基地。西影傳承紅色血脈、解放思想、艱苦奮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將延安精神融入勇攀藝術高峰和可持續發展之中,使之不斷放射出時代光芒。
西影的創業與發展歷程,始終閃耀著不同時期西影人對延安精神的堅守與傳承。
艱苦奮斗,締造西影創業史。上世紀50年代,20多位來自延安電影團、電影工學隊以及西北文工團的西影創始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延安精神的火種播撒在西影,把文藝為人民的理念鐫刻在西影藝術基石上,克服困難,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電影膠片制片生產體系,拍攝出了《三滴血》《桃花扇》《西安事變》等大量優秀影片,開創了西影歷史。
敢為天下先,迎來西影時代。上世紀80年代,西影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創新用人制度和分配機制,形成了開放進取的發展環境,創作出了《人生》《老井》《紅高粱》等一大批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西部電影”經典作品,是國內第一個在國際A級電影節獲得最高獎項的電影企業,有著中國電影從西影走向世界的美譽,培養了吳天明、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一大批電影藝術家,為推動中國電影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總有辦法,譜寫西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近年來,新一屆領導班子直面西影主業停滯、生存困難的實際,以“總有辦法”企業文化踐行延安精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銳意改革創新,構建起以影視為主業、文旅傳媒協同發展的“一體兩翼”戰略格局,大幅增值國有資產,重回中國電影企業第一陣營,使老國企迸發出新活力,邁向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一)堅持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設立“中國故事研究院”壯大原創力量,發起西影青年導演X計劃,與頭部影視團隊優勢互補,先后出品《裝臺》《在希望的田野上》《再見汪先森》《我和我的父輩》等一批謳歌人民、謳歌時代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劉玉厚》《主角》《扶眉戰役》《少年派2》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作品正在有序推進。復映西影經典影視IP《大話西游》加長紀念版,斬獲票房近1.8億元,創造華語電影復映片最高和“影視陜軍”主投主控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依托紅色影視資源,打造“電影黨課”“音樂黨課”品牌,因其首創性、特色性成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重要資源。黨史學習教育期間,我省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機構200余批、超2萬名黨員來西影上黨課。
(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影視IP賦能西影園區建設和城市更新。堅持因地制宜、“無傷痕開發”“逆景區化”建設電影圈子,保護蘇式老建筑,在西安首個入選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名錄,成功入選陜西省“十百千”工程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電影藝術博物館收藏展陳近萬張電影海報、主旋律影視藝術檔案和道具,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 300多臺電影放映設備,填補了我省專業電影博物館空白。以“電影生活化,生活電影化”提升園區70余家商業品牌藝術調性,為入駐的40余家影視企業和西安市民打造了開放、共享、時尚的中國最美電影創作基地和電影藝術商圈,成為藝術寫真、音樂演奏、藝術集市、網紅直播場所。以電影IP賦能城市更新,策劃打造西安易俗社“東邦哥”主題文化街區,再現原汁原味上世紀80年代老西安生活方式,實現了影視文旅項目策劃輸出。
(三)積極推進影視文化與傳媒科技深度融合。創新“電影+融媒體”平臺,重點打造了西影視頻、西部電影頻道、西影數碼制作基地,成立了中國最大的“膠片轉數字修復保護中心”,修復西影故事片、紀錄片和記錄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省各領域發展的新聞簡報490余部,讓它們綻放出新的光彩。
西影把挖掘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轉化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生動實踐,成為電影國企守正創新的代表、西部影視振興發展的引領者、陜西文化強省建設的主力軍,被《人民日報》以《老國企迸發新活力》為題進行報道,成為“國企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現場教學案例。
我作為一名西影人和政協委員,圍繞振興西部影視產業先后提交《創新思政課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的提案》《關于共建西部影視文化紅色資源干部教育基地的提案》《關于構建新時代西部影視產業發展新格局的提案》和《關于共建西影品牌打造龍頭電影企業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提案》,為做大做強西部影視品牌發聲,為西部影視建設添磚加瓦。
延安精神是滋養初心、淬煉靈魂的營養劑,是政協委員擔當履職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我將繼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心懷“國之大者”,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高質量履職助推高質量發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