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城鄉社區建設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社區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在不久前的省政協常委會議上,委員們就坦誠直面社區治理突出問題,提出了不少務實建議。
聚焦城鄉社區治理
對基層治理基本單元的關注,于政協而言是一場“接力跑”。圍繞重點提案《關于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提案》辦理情況,近日,省政協副主席楊冠軍帶領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提案委員會負責同志和部分委員、專家學者前往省民政廳協商座談。
“近年來,全省民政系統在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政策創新、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省政協委員、安康市政協副主席唐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交了提案。”座談會開場,省政協社法委主任王永明開宗明義,闡述了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386號提案的由來。
自治能力不足、設施和功能滯后、隊伍建設薄弱……唐紋認為,城鄉社區在現實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嚴重制約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開展。
提案建議
在提交的提案中,唐紋建議:
——加快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厘清社區職能定位,解決社區有責無權、行政色彩濃厚的問題;
——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大力推廣安康市“321”基層治理模式和西安市長安區工作經驗;
——加大城鄉社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快社區辦公場所和社區內居民文化設施建設;
——加大社區資金投入,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福利待遇。
省民政廳答復
省民政廳高度重視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承辦第386號提案后,省民政廳主要領導對提案辦理作出批示,分管廳領導負責跟進指導。
“我們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快補齊短板。”省民政廳在答復函中勾勒出了“五步走”路線圖:即持續完善社區治理頂層設計,做好未來五年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廣泛動員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能力水平,補齊社區工作力量不足的短板。
(圖片源自網絡)
從800多件提案中親自把關遴選出這件重點提案并跟蹤督辦后,楊冠軍表示,希望省民政廳繼續將辦理委員提案作為推動工作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希望政協委員在知情明政的基礎上,多提出立意新、選題準、指向明、建議實的高質量提案。
委員、專家建言
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上,省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城鄉社區建設進一步建言,大家圍桌而坐,民主交流氣氛熱烈。
陳曉莉: 厘清社區職能
結合十幾年來對基層社區相關問題的研究經驗,省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教授陳曉莉建議,進一步廓清社區類型、規范社區稱謂,加大對“非城非鄉”“亦城亦鄉”的回遷社區、移民搬遷社區等城鎮化社區的關注度,建立工作事項清單制度,厘清社區職能。
白呈明: 應關注社區的治理能力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西安財經大學教授白呈明認為,應關注社區的治理能力。“一些‘人戶分離、人地分離’的移民搬遷社區,村情社情復雜、人員結構復雜、綜合素質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干部能力非常重要。”
王昊文: 明確社區工作職責
“建議進一步明確社區工作的職責。”省政協常委、社法委副主任王昊文認為,屬地管理作為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動工作落實,但層層壓實責任給基層工作帶來了壓力與負擔。因此,需要進一步明晰社區工作職責,厘清職責邊界。此外,要杜絕“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整合各部門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圖片源自網絡)
“這次會議既是辦后協商會,也是一次知情明政的過程。”省政協提案委專職副主任高小青說,“提案辦復的結束就是提案辦理落實的開始,希望提案辦理能從‘答復型’向‘落實型’轉變。”
“我們將以本次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為契機。”省民政廳廳長衛華表示,將認真梳理委員、專家提出的具體意見建議,逐條研究落實,推進我省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進步。
各界導報記者 張涵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