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文章?聚焦“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情況,7月底至8月中旬,省政協辦公廳在渭南、安康開展專題民主監督性視察。
鹽堿地變良田
發展集體經濟帶動共同富裕
圓圓的冬棗、紫瑩瑩的葡萄、紅紅的番茄……走進渭南市大荔縣埝橋鎮南高遷村扶貧產業園,一排排整齊的果蔬大棚內碩果累累、長勢喜人。誰能想到,昔日這里是一片鹽堿地。“種啥啥不長,村民嫌種地不掙錢,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撫今追昔,南高遷村黨支部書記杜寶峰感慨萬千。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引領富民路。
“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8萬元。”杜寶峰介紹,2019年以來,埝橋鎮推行“黨建+”模式,先后整合資金并在南高遷村流轉土地130畝,建成61個溫室鋼架大棚,以栽植名優特葡萄為主,帶動本村及周邊村173戶649人增收致富。
“這幾年,鹽堿地長出了‘金疙瘩’。”杜寶峰說。
“強化黨建引領,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片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結合調研所見,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程建國說,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他建議,各地要立足資源稟賦,科學統籌謀劃,打造“一村一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堅定走共同富裕之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三農”工作重要任務。
針對集體經濟規范管理問題,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呼燕建議,加強規范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機制和資金管理,摸清“家底”、建立“臺賬”、加強監督,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及組織章程約定的分配原則進行收益分配,管好用好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
如何更好地釋放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動能,讓科技含量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高、綜合經濟效益高、具備經營管理機制新優勢的市場主體競相迸發出新活力?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南學平建議,要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進產業園升級轉型,讓現代農業更優質、高效、智慧。
“重點突出、部署明確、推進有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整體工作態勢非常好。”在視察座談會上,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何存貴說,脫貧攻堅成果來之不易,返貧致貧風險仍然存在。他建議,要加大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兩類人群”的監測幫扶力度,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人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玩具產業遷移
家門口就業“穩得住”“能致富”
“這里是‘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原產地之一。”在安康新偉泰毛絨玩具廠,工廠負責人龍武介紹,今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引發搶購熱潮,作為首次承接吉祥物玩偶生產的陜西企業,8.7萬只生產任務令企業干部職工倍感自豪。
小玩具帶動大產業。近年來,安康搶抓蘇陜協作和易地搬遷政策契機,大力承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轉移,全力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新都”。如今,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實現了從“引企業”到“引產業”的轉變。
“產業興旺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根本。”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保軍建議,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強化“農業+”多業態的跨界融合發展態勢,加快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鄉村振興人才不能缺失。在此次視察中,基層干部多次反映鄉村振興專業化人才短缺問題。“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陳志杰建議,加大對農村能人和農業經營型人才的引入和培養力度,讓“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有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每個月收入能有多少”“疫情期間還有什么困難”……視察途中,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一直牽掛著移民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他強調,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持續加大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后續扶持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鄉村變美了,產業興旺了,農民富裕了……在視察途中,大家感受農村新變化,立足新征程,話改革、提建議,感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三農”工作務實舉措帶來的發展巨變。
各界導報記者 趙婧 文/圖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