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通訊員 王慶
“社區能不能加大物業治理力度”“群租亂象存在消防安全隱患,能不能加強管理”……7月25日,在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委員工作室,新城區政協主席張煒帶領部分委員,以普通委員身份參加法制組委員輪值日活動,“零距離”接待群眾代表、傾聽群眾呼聲。
近年來,新城區政協大力推進委員工作室建設,深入基層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讓委員工作室“忙”起來、委員“動”起來、履職“實”起來,打造新時代新城區政協履職新品牌。
夯實委員工作室之“基”
2021年,新城區政協結合工作實際,啟動委員工作室建設試點工作,推廣提升“兩步走”階段工作方案,精心打造西一路街道和長樂西路街道2個委員工作室。在試點建設伊始,新城區政協就把準委員工作室功能定位,提出建設要求,加強“硬件建設”;突出基層協商,安排委員開展接待群眾、走訪社區活動,厚植“軟件內涵”。
今年,新城區政協在總結委員工作室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向9個街道學習組印發《關于委員工作室建設推廣提升階段工作方案》,并制定委員工作室場所建設標準,規范協商意見和社情民意辦理流程,理順從協商到落實的閉環工作機制。截至今年6月底,新城區政協已全面完成委員工作室陣地建設,實現各街道委員工作室的全覆蓋,使委員工作室成為社情民意匯聚的新陣地。
在委員工作室創建中,新城區政協注重把委員工作室與“書香政協”建設相結合,在委員工作室設置文化標語、圖書角,引導委員把讀書學習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工作擔當。
為深入推進委員工作室作用發揮,新城區政協開展了“委員在身邊·協商在一線”委員工作室履職主題活動,通過“微協商”“請你來協商”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政策咨詢、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提升委員工作室之“質”
“新時代的政協委員要多替老百姓說話、為老百姓辦事”“委員活動平臺和陣地建好了,如何引導委員認真履職是委員工作室的關鍵所在”,這是張煒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為強化協商活動質效,各委員工作室主動從服務群眾入手,積極辦好群眾身邊的事,定期安排委員值班、民情接訪等,聽取、收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長樂西路街道委員工作室通過“政法直通車”“調解委員會”等方式,組織委員參與解決益田假日早教機構欠費關停等問題;中山門街道委員工作室委員參加區信訪局矛盾糾紛研判會,通過“共情”拉近與信訪人的心理距離,化解矛盾……一個個問題的解決,生動體現了委員工作室深化協商內容的創新之舉。如今,委員工作室已成為新城區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服務的新品牌。
為進一步發揮好委員工作室作用,新城區政協把委員參與工作室履職納入綜合量化積分考核,計入委員檔案,逐步從制度上引導委員積極參加視察調研、監督協商、服務民生等活動,用“成績單”激發委員履職活力,提升委員工作室履職質效。
打造委員工作室之“特”
為推進政協協商和基層治理的有效融合,在委員工作室建設提升推廣階段,新城區政協堅持“標準化+特色化”建設思路,統籌布局,9個街道委員工作室分別建在街道辦事處、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委員單位等不同場所,都是離群眾最近的地方,目的是更有利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兩年來,新城區政協先后6次組織委員進社區,征求社區養老、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意見建議34條;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捐助愛心善款物資2萬余元;提交提案132件,其中39件被評為優秀提案,立案率82%。
特色化建設不僅體現在線下,線上也豐富多彩。為了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新城區政協專門在新城區網站開設了“新城政協工作專欄”,全方位向社會公眾展示委員履職和委員工作室工作開展情況。西一路街道委員工作室依托街道“智慧黨建”系統,打造“互聯網+政協”平臺,建立“委員網上工作室”,網上公布委員聯系方式和接待群眾時間,主動征集群眾意見建議,拓寬民意收集渠道。
張煒表示,下一步,新城區政協將持續深化委員工作室作用的發揮,深入開展各項委員履職活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身邊就有委員。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