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榮賢
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共慶人民政協成立73周年之際,省政協“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使用推進會隆重召開。“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體現了“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諦;“秦商量”平臺建成運行是省政協協商議政工作邁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重大舉措,既方便了委員履職、公眾參與,更體現了政協工作的與時俱進。
“秦商量”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寶雞市政協全程參與了平臺上線后的聯動活動和工作實踐。
寶雞首批85名市、縣(區)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通過“秦商量”平臺,打破傳統單一層級政協協商的瓶頸,貫通了省市縣(區)上下聯動、多方互動的協商模式,提高了政協工作的穿透力和影響力。通過“秦商量”“微協商”功能,發起了“常態化疫情下應如何設置開放式公園出入口”的網上議題,87人次在線留言,提出意見建議159項,引起省政府領導重視并予以批示。通過“秦商量”“線上委員工作室”功能,組織開展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委員讀書活動,22名委員暢談學習體會,在線分享讀書感悟116篇。通過“秦商量”“微建議”功能,了解到最基層一線的聲音和訴求,工作觸角的延伸使政協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更加“耳聰目明”。
通過參與“秦商量”平臺的工作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和感悟到:
一、要不斷探索創新,政協工作才會更具活力。“秦商量”順應了新時代發展趨勢,是省政協理念創新、思路創新的經典之作,是繼省委、省政府“秦創原”創新平臺之后又一重大創新成果。“秦商量”擴大了人民民主協商的主體和覆蓋面,把政協工作的主陣地延伸到線上,為政協工作打開了全新的空間,使政協工作步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二、要聚焦協商主業,政協工作才會行穩致遠。“秦商量”既是省政協的工作安排,更是深化政協工作的制度設計。圍繞專門協商機構的主責主業,著力打造“微協商”“微建議”、委員工作室等六大功能,將工作重心放在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省政協工作安排上,放在緊扣事關全省發展大局、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民生期盼的重大事項等重要工作上,促進上下左右緊密結合,將會催生更多高質量的履職成果,使政協工作更具影響力。
三、要堅持雙向發力,政協工作才會特色鮮明。“秦商量”突破了過去政協委員層級履職的局限,構建起涵蓋各級政協委員、社會公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商量新模式,將會在更大范圍凝聚共識,以更高水平建言資政,使政協工作更具特色、更加出彩。(發言人系寶雞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