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全區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等進行視察,對區政協五個專門委員會進行整合設置……在漢中市漢臺區政協主席徐姮的領導下,區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篤定力行的務實作風,通過創新之舉和實干成效,全面推動區政協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漢中市漢臺區政協主席徐姮
堅持高標準站位 廣泛深入凝聚共識
思想引領方向,方向決定道路。漢臺區政協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堅定政治立場、強化政治自覺、提升政治站位。“我們堅持區委重要會議精神第一時間傳達貫徹,政協重要會議、重要工作、重要活動主動向區委請示報告,主動邀請區委、區政府負責同志參加,積極匯報交流、落實措施意見,爭取政協工作得到黨委、政府更多重視和支持,確保政協履職方向不移、重心不偏。”徐姮說。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漢臺區政協十分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把思想政治建設作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區政協黨組會議、主席會議、機關會議不間斷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同時,發揮政協班子成員、委辦負責人、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處主任示范帶動作用,讓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區決策部署在政協組織學深悟透,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今年,我們以‘書香政協’建設為基礎舉行‘讀書分享會’,讓每位政協干部推薦一本好書,分享讀書體會,營造了干部之間學習傳導、交流互動的濃厚氛圍,達到了全員參與、深度學習的目的。”徐姮說。
堅持高質量協商 有效服務漢臺發展
協商是凝聚共識的重要途徑。徐姮表示,立足漢臺實際、做足前期準備、掌握精確資料、拿出協商成果是開展協商工作的基本要求。為協助破解項目發展瓶頸,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漢臺區政協對全區重點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了視察,同時深化委員自主調研,針對專業問題反復討論,最終以議政性常委會議的形式開展專題協商。會議提出的“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深化‘四區’協同、激發市場活力”等30余條建議對策,形成的綜合性視察報告得到區委、區政府參會領導的認可,并及時送相關部門參考。組織開展的“關于全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情況”調研,同樣得到了區委重視,對協商報告作出專門批示,為協商成果的進一步轉化奠定了基礎。
“下半年,將圍繞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基層衛生院人才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提案辦理有關情況開展不同形式的協商活動。”徐姮堅定地說。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一直以來,漢臺區政協堅持致力于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徐恒表示,民生無小事,要積極探索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載體和平臺,全力破解群眾關切的民生熱點難點和“急難愁盼”問題,讓協商議事會議真正成為黨委政府的“好幫手”、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漢臺區政協設立的由一名政協領導常態化聯系指導聯絡處活動,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擔任聯絡處主任、一名體制內委員擔任副主任、一名機關干部擔任聯絡員的“四個一”模式,成為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處的標準配置。今年,各聯絡處聚焦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夜間經濟等工作進行了十余次“微協商”,征集到的“關于東關正街路邊攤整治的建議”“公房危房戶安全度汛亟盼引起關注”等數篇社情民意信息被批辦回復。以鎮(街道)委員工作室為主體,以黨派界別委員工作室為特色,以委員個人工作室為補充的20個委員工作室同步開展“雙走進”活動,邀請轄區群眾、黨政部門負責人“零距離”參與協商活動,讓委員工作室逐步成為政協委員讀書學習、服務群眾、反映民情的多元化平臺。
堅持高水平建設 不斷夯實履職基礎
政協專委會工作是政協工作的重要基礎,是政協廣泛聯系委員和各界人士的橋梁紐帶。為更好地適應政協工作需要,增強專門委員會機構效能,漢臺區政協對區政協五個專門委員會進行了整合設置。徐姮說:“整合后的專委會在原有職能上增加了社會治理、農村農業、委員管理等職能,設置更加合理緊湊。”
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履職的主體,政協工作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委員主體作用的發揮。漢臺區政協高度重視委員隊伍建設,按照界別歸屬、協商統籌的原則,把全體政協委員均衡編入各專門委員會,并調配工作人員參與日常工作;先后完善并落實政協主席走訪委員、談心談話、重點關切通報會等制度機制,領導班子成員在任期內分批次走訪委員,每人每年走訪委員及所在企業8—10個,盡力幫助協調解決學習、工作和企業發展方面的困難,聽取意見建議,改進相關工作,促進委員履職更加積極主動;強化《委員管理辦法》《委員履職考核辦法》等制度的執行,優化委員集中培訓,著力提升委員履職水平。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面貌開創新未來。徐姮表示,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十六屆漢臺區政協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的第一年。漢臺區政協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盯區政協年度履職重點任務,勠力同心、奮力前行,把更多力量匯聚到服務漢臺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