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商洛市政協常委會會議進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專題議政協商,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力量。
會前,市政協主席王寧崗帶領主席會議成員、部分政協常委和委員、有關市直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開展了實地調研,各縣區政協也圍繞協商課題開展了自主調研,為常委會集中議政協商提供了豐富素材,做好了充分準備。
立足規劃設計,打好鄉村建設“提綱”
2021年,商洛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域思維、全域謀劃、全域整治、全域推進、全域提升”的要求,從2021年8月開始至2023年6月結束,在98個鎮(辦)1295個行政村和社區,開展秦嶺山水鄉村建設。
一年多來,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探索總結的建設經驗得到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推廣。
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是一篇大文章,要“打好提綱”,少走彎路、不走錯路。鎮安縣政協主席楊清平建議,要執好鄉村規劃之筆,在科學規劃、標準制定、分類指導、抓點示范上做文章,逐村(社區)編制規劃,制定建設標準,建設各具特色的秦嶺山水鄉村。
“秦嶺山水鄉村建設不是標準化的產品,要避免千村一面,‘一窩蜂’運動式的搞建設。”丹鳳縣政協主席王舒建議,按照城鄉布局相統一、公共服務相一致、基礎設施相匹配的要求,開展“多歸合一”試點,落實“一村一規劃”,分區分類逐步提升,避免資源浪費。
“村民是秦嶺山水鄉村的主人,搞好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要尊重民意。”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閆亞軍在發言時表示,要規劃要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尊重村民意愿,從“人民期盼”出發,以“人民滿意”落腳,讓廣大農民在建設過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市政協常委、洛南縣副縣長張玉建議,規劃建設要結合當地自然特色和人文風情,保護好村鎮的自然、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傳承和延續歷史文脈,在留住青山綠水的同時,守護住鄉愁。
立足生態保護,持續提升人居環境
建設秦嶺山水鄉村,改善人居環境是重點,也是難點。
山陽縣政協主席王昕認為,要堅持治理為基,充分發揮“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作用,依據人口規模、村莊數量等因素,完善相關指導性文件,構建規范化常態化的環境管護運行體系,實現人居環境整治有人抓有人管,無盲區無死角。
鞏固“環治”效果,要在正視彌補“短板”上下功夫。市政協委員、商南縣畜牧獸醫中心副主任葉華明建議,持續開展養殖污染整治行動和村莊清潔整治行動,通過科學激勵引導、政策補貼、積分獎勵、“紅黑榜”曝光相結合的手段,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秦嶺山水鄉村,建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市政協委員、柞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家禎建議各地按照“縣級主抓、鎮街落實、村為單元、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原則,建立起“有人抓、有制度、有隊伍、有監督、有獎懲”的“五有”秦嶺山水鄉村管護體制機制,真正讓村莊村顏永駐。
柞水縣政協主席王博建議,要把鞏固建設成果固化成為群眾的一種習慣,實現從“政府干群眾看”到“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有效轉變,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形成共建、共護、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守護好青山,保護好綠水。
立足產業發展,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秦嶺山水鄉村。
要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商南縣政協主席張賢慧認為,破解產業發展難題,關鍵是要做好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與生態經濟的有效銜接,將其作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基礎,搶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政策機遇,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精選項目、培育產業。
商州區政協主席閆爭民建議,要緊緊抓牢產業振興這一主線,立足融合發展,做大做強“農業+旅游、康養、休閑”等新產業、新業態,提升秦嶺山水鄉村的核心競爭力。
洛南縣政協主席李江峰建議,依托數字技術和大數據完善農產品網上交易會等多元化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特色多元化產業,實現“產銷直達”“農宅對接”,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市政協常委、陜西藍晟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藍艦建議,重點扶持創業型和解決就業型中小微企業,發展與商洛“十四五”規劃相關的產業,如農產品整合營銷、中醫藥研發、醫養融合等相關企業,建設秦嶺山水鄉村,助推“一都四區”。
“建議全市設立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產業發展要解決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建議出臺柔性引進人才實施辦法。”“要強化宣傳,使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深入人心。”……
與會委員們圍繞“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議題,經過會前調研、會中討論,形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言成果,將搭乘政協常委會專題協商議政這趟“專列”直抵決策層,為商洛市委、市政府下一步建設秦嶺山水鄉村,推動鄉村振興提供科學參考。(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周昭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