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連日來,咸陽市政協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聯系政協工作實際,切實做好貫徹落實,以實際行動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認真學習研討
切實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
10月25日,咸陽市政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學習宣傳貫徹工作。
咸陽市政協以“書香政協”建設為依托,發揮市政協委員讀書“一個品牌、三大載體、一項活動”優勢。“一個品牌”即“書香政協”咸陽·正讀書,“正”寓意“正在”,諧音“政”指“政協”,拓展為“正確的方向和引領”;“三個載體”即“委員大講堂、咸來讀書薈、云尚正悅”;“一項活動”即提出一個倡議、推薦一本好書、講述一個故事、分享一次心得、舉辦一次征文、記好一本筆記的“六個一”讀書活動,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富有特色的學習研討活動。
在線上,以咸陽“智慧政協”為載體,打造線上“云尚正悅”讀書平臺,按委員界別組建讀書群組,通過委員在線學習,共享學習資源;用好“咸陽政協”公眾號,發布學習內容,刊發學習體會。在線下,建立“委員書屋”,把學習活動作為委員工作室的基礎性工作,引導委員崇尚學習、熱愛讀書,在書香氣、書卷聲中提升素質能力,影響和帶動各界別群眾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擴大讀書覆蓋面,真正使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創新平臺載體
推進委員聯系服務群眾工作
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中提出的,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咸陽市政協充分發揮市縣政協身處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進一步強化政協委員團結引導界別群眾的政治責任,切實提升“引”的本領,豐富“聯”的手段,做好“聚”的文章。充分運用“秦商量·同心匯”基層協商議政平臺,彰顯“三新一好”功能,即:委員履職新平臺,凝聚共識新渠道,聯系群眾新紐帶,基層治理好幫手。市政協建立“秦商量·同心匯”10個,市級政協委員工作室17個,“咸來讀書薈”讀書點9個,進一步拓寬協商渠道、優化協商載體、創新協商方式,推動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取得新成效。發揮“委員工作室”聯系基層群眾優勢,積極開展“讓群眾走進政協,讓政協走進群眾”活動,了解群眾訴求,關注民生熱點問題,收集社情民意信息,使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就在身邊”。
健全工作機制
提高政協委員聯系群眾能力
聯系群眾能力是政協履職的根基,政協委員必須強化責任,增強聯系群眾的能力和本領,善于當好反映訴求、匯聚民智、凝聚共識的橋梁紐帶。
咸陽市政協從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入手,提出具體措施,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建立政協協商工作制度,完善委員學習培訓機制,健全委員履職評價機制、服務保障機制,建好用好融學習交流、專題宣講、收集民意和公益服務為一體的委員工作室,優化擴容集學習宣傳、協商履職、委員管理、群眾參與于一體的智慧政協平臺。推行市政協領導“三聯三促”工作機制。“三聯”:一是聯縣,即建立市政協主席、副主席聯系指導各縣市區政協工作機制,每名領導聯系1-2個縣市區政協;二是聯點,即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將基層協商平臺、委員工作室、委員讀書活動點等政協工作的平臺、載體、抓手作為包抓聯系點,指導每個縣市區抓2-3個工作示范點;三是聯誼,即市政協主席、副主席每人至少聯系3名黨外委員作為團結聯誼對象,促進委員聯系群眾更緊密、服務群眾更到位,以實實在在的務實舉措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新時代政協工作再上新臺階。
各界導報記者 韓永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