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我家的一潭水活了。” 上馬村村民張雙路難掩喜悅。他說的是實情,十二月上旬,由印臺區政協辦爭取資金幫扶修建通往過家溝的生產路正式建成,這條路一頭連接著國道,一頭通往他經營的魚塘。
張雙路一直有個愿望,就是把自家的魚塘打造成休閑餐飲為一體的垂釣園,這些年苦于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外邊的人進不來,自家養的魚也出不去,十幾畝魚塘一直養在深溝無人識。
圖為印臺區政協察看幫扶的過家溝生產路施工情況
“現在好了,我馬上去路口立個牌子,吸引大家開車進溝里來。”因為有了這條路,他的想法也多起來,他告訴記者,春夏季可以讓外面的游客進來休閑旅游賞田園風光,再在山谷種滿菊花,秋季必定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流,冬季可以來溜冰。
這條生產路不僅救活了張雙路家的魚塘,也方便了村民在溝里500畝耕地的生產種植,“以前只要下雨我就心慌,現在好了,路硬化了。”村民張小勇說。
進入年末,村里的好消息不斷,由區政協協調的省慈善協會捐建的便民橋也即將竣工,區政協辦派駐上馬村工作隊隊員安偉告訴記者,便民橋建好后,農機車就可以開進去,河對岸100多畝耕地就再不會撂荒了。
村集體經濟一直是上馬村的短板,新一屆區政協幫扶上馬村后,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上馬村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制定了定點幫扶工作計劃并積極落實。
據駐村干部安偉介紹,今年4月,區政協充分發揮聯系廣泛優勢,通過蘇陜協作(印亭協作)平臺,積極與江蘇亭湖一企業協調對接,促成投資500萬元的畜禽無害化收儲項目在上馬村落地,目前,建設用地也已平整,預計明年一季度就能開工建設。
“這個項目是全市首家,項目建成后,每年將增加數萬元收益,帶動村民務工十余人。最重要,實現了上馬村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安偉介紹說。
圖為菊花試種植基地
此外,區政協辦還爭取到亭湖幫扶資金5萬元,幫助5戶群眾試種菊花,不斷探索產業振興新路子。來年將指導上馬村建立“村集體+農戶+企業”合作模式,推廣種植經驗,擴大種植規模,爭取把“小”菊花打造成“大”產業。
今年以來,印臺區政協辦用情用力幫扶上馬村的成果村民看在眼里,村委會干部更是記在心上,村黨支部副書記楊芳麗拿出筆記本,將一件件實事細數給記者看:墻修補了,路通了,橋建了,產業也有了。“呀,年初幫扶計劃全都兌現了!” 楊芳麗說道。
記者手記:
今年農歷正月初十,印臺區政協辦召集所幫扶的上馬村村委會干部征求意見,謀劃新一年鄉村振興發展思路,記者新春走基層就在現場。村干部反映,一組的圍墻需要修補,三組需要修建一條生產路,村委會對面山溝有一百多畝土地,農機進不去,全荒了,如果能修一座橋就好了。
印臺區政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張永召會后告訴記者,上馬村是非貧村,前幾年發展思路相對保守,在新發展形勢下,不前進就等于后退,當下首要問題是解決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問題,用產業興旺推動解決村干部戰斗力不強、“領頭雁”作用不明顯等問題。
年末,記者再次來到上馬村,欣喜地看到村上所需幫扶訴求件件落到實處,村集體經濟正在推進建設,村委會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昂,真好!(記者 蔣維博)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