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發布了《陜西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圍繞人工智能、3D打印、光子等新興產業,部署一批重點研發項目;到 2025 年,氫能發展的政策環境體系基本形成。
看到這兩個計劃,長期在人工智能和氫能領域進行私募股權投資的省政協委員、藍雨資本創始合伙人趙玄興奮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如何推動“兩能”融合發展,“氫能是21世紀的終極能源,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兩能’融合發展,是新興技術融合的大勢所趨,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性重構。”趙玄說,陜西作為能源大省,發展氫能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且人工智能是科技創新的下一個“超級風口”,推動‘兩能’融合,陜西大有可為。
(網絡配圖)
帶著對“兩能”融合的期待,今年省兩會上,趙玄提交了《推進我省人工智能與氫能產業建設 構建“兩能”融合集群生態》的提案。
“兩能”融合需要每一“能”勢均力敵。“我省首先應持續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通過多種激勵方式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夯實產業基礎。”趙玄建議,應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加速技術成果的落地應用,可依托“秦創原”,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步伐,將創新勢能真正轉化為經濟動能。
在氫能發展方面,趙玄表示,全省應進一步細化發展規劃,明確財政、稅收等產業政策扶持的力度,激勵各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進氫能產業化建設和關鍵環節降本增效。
(網絡配圖)
“同時,應強化氫能產業鏈各企業間的協同與合作,‘強強聯合’實現高質量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吸引更多企業和優秀人才到我省落地發展。”趙玄說。
人工智能與氫能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它們的合作模式將是怎樣的?
“人工智能與氫能的融合想象空間很大。”趙玄舉例說,“兩能”融合可在新能源汽車、交通物流、碳中和等領域應用,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氫能電池是現階段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氫能電池的安全性、燃燒效率、車端應用等層面,人工智能可進行技術和算法上的賦能,從而構建氫能電池與氫能源汽車產業鏈。”
趙玄說,我省也應在“兩能”融合上進行大膽探索,尋找更多融合可能性,賦能陜西高質量發展。
各界導報記者 白瑤文/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