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孟江海 記者 樊星
2月1日上午,華陰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舉行委員大會發言。委員們帶著深入基層了解的民意、長期調研發現的問題、對華陰高質量發展的期望和建議,聚焦建設“國際山水旅游名市 與華相宜人文福地”作交流發言。
說問題——開門見山
市政協委員、民革黨員孫瑤代表民革華陰支部發言時說:“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華陰市疾控體系暴露出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疾控體系職能弱化明顯,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疾控中心權責不對等,導致行政決策和技術策略脫節。專業技術人員配置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新鮮血液’注入不足,人員結構老齡化趨勢明顯。”
“民宿作為華陰新興旅游業態正在蓬勃發展,成為旅游業創新升級的典范。盡管發展形勢較好,但也面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譬如全市范圍內尚無前瞻性、整體性的民宿產業發展規劃,配套設施不齊全。大部分民宿依賴于景區而生,以中低端市場為主,自身特色不明顯,缺乏精品型民宿。缺乏政策引導。缺少政策支持,宣傳渠道單一,宣傳力度不夠。”市政協委員、華山文化產業促進會會長屈文龍說。
話旅游——句句良言
市政協委員、華山客棧總經理陳莉說:“隨著疫情結束,旅游業的復蘇也是肯定的。后疫情時代帶給旅游從業者的核心就是認真打造特色產品,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為此我們要圍繞‘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主推華陰旅游景點,積極打造華陰特色旅游產品店,主推華陰特色文化,全面構建華陰旅游文化圈,形成山城一體游線,整合資源打造華陰旅游旗艦,大力發展地域旅游經濟。”
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穆海軍說:“華陰文化底蘊深厚,文旅產業優勢明顯,但是還存在靚麗的文化‘名片’還不多、文化氛圍還不夠濃厚、文化特色彰顯還不明顯旅、游產品單一,文旅融合深度不夠等等差距和不足,所以就要善用文化牌,打好文旅仗,要多方施策,切實做好文化產業規劃,進一步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目標,優化產業布局。要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優勢文旅企業。要善找重點,善集民智,善于建言,奮力發出政協文史好聲音。”
提建議——直奔主題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把秦嶺這一中華龍脈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合理構建與秦嶺生態保護要求相適應的城鎮化格局、農業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推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范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要抓好生態修復項目,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行動,促進經濟生態協調發展。”市政協委員、民盟盟員高燕代表民盟華陰基層委員會發言時說。
市政協委員、民建會員嚴倩雯代表民建華陰支部發言時說:“城市綠化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美麗華陰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政府制定出臺城市綠化樹木保護辦法,將城區部門、單位、企業、住宅小區、街道及公園景區的綠化樹木納入保護范圍,明確管護措施、責任單位、獎勵處罰等具體內容,有力促進城市綠化樹木實現科學管護常態化。在城區升級改造、城中村改造及新開發區域,要及時規劃園林綠化面積,適地選擇樹種,豐富綠植種類,充分調動全社會建綠植綠的積極主動性。”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