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處秦巴漢水之間,是中國最大的富硒區,全域三分之二土壤含硒,超過五成的土壤含硒量達到中硒以上水平,且硒純凈、無不良礦物質伴生,在全世界都屬于難得的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區域。近年來,安康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把富硒產業作為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首位產業、支撐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和立市之業進行培育,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思路,全產業鏈推動富硒產業融合發展。
去年以來,安康市富硒辦按照“一心兩帶三區多點”的產業布局,以培育千億產業集群為目標,以“鏈長制”為抓手,堅持“一產奠基、二產支撐、三產引領”的策略,制定“三步走”發展措施,大力實施“硒+X”戰略,以“八抓”舉措全力推動富硒產業發展,讓產業有“硒望”、富硒變“富裕”,為加快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聚力建設幸福安康貢獻硒力量。
抓基礎,加快資源普查。啟動寧陜、嵐皋、白河、旬陽1:50000土壤硒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全面開展全市所有縣區土壤硒資源普查。爭取省級項目經費2322萬元,市縣投入資金2199.85萬元,全市完成采集土壤樣品46068件,完成率75.92%;農作物樣品2234件、根系土樣品2234件,完成率97.81%;完成采集灌溉水樣品260件,完成率86.66%。紫陽縣、漢陰縣已完成普查工作,平利縣、鎮坪縣、漢濱區、白河縣已完成成果報告編寫,石泉縣已完成采樣作業,旬陽市、嵐皋縣、寧陜縣預計2023年上半年完成采樣作業。
抓機制,推進鏈長制實施。加強與省工信廳對接,省市一體推動富硒食品產業鏈鏈長制實施。結合省市鏈長制有關要求,制定《安康市富硒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建立安康市富硒產業全產業鏈圖譜、政策清單、重點問題清單、頭部企業清單、鏈主企業清單、重點項目清單、招商對象任務清單、招商項目清單等“一圖七單”,圍繞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豬肉、富硒魚、富硒核桃(林果)、富硒糧油、富硒功能產品、富硒美食、電商營銷等10個大類,優選56家企業作為鏈主企業進行集中培育。成立了富硒食品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項目謀劃專班、專家服務團,配套印發2022年富硒產業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及考核辦法、安康市“富硒有機食品”品牌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建立富硒產業鏈鏈長制市縣聯絡工作機制,“富硒食品產業鏈+貸款主辦行”制度,形成了鏈長主抓、部門協作、省市縣三級聯動統籌推進富硒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
抓項目,提升產業鏈水平。成立富硒產業項目謀劃專班,2022年全年實施富硒產業重大項目15個,總投資26.4億元。目前已有211個項目竣工投產或進入設備調試階段,4個項目正在辦理有關審批手續;爭取陜南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富硒產業項目1.8億元,省級重點產業鏈支持富硒產業項目18個,資金1895萬元。同時,立足富硒資源優勢,緊扣《關于加快推進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安康市“十四五”富硒產業發展規劃》《安康市富硒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等確定的重點任務,圍繞富硒豬肉、富硒茶葉、富硒蔬菜、富硒水、富硒糧油等優勢產業,硒與人體健康、功能性食品開發、標準化種植與加工、硒療康養產業融合、品牌宣傳推廣等重要環節,策劃產業鏈重點項目118個,計劃投資210億元,申報富硒產業2023年陜南發展專項35個、總投資15.7億元,省重點產業鏈重點項目38個、總投資4.34億元。全年新建富硒產業園22個,開發富硒新產品41個,新培育規上企業5家,預計富硒產業綜合產值達到800億元。
抓創新,強化科研支撐。發布并實施《油菜硒菜薹栽培技術規程》《油菜硒菜薹采摘技術規程》兩項地方標準和《谷物中硒代蛋氨酸、硒酸鹽和亞硒酸鹽的測定》省團體標準,指導市場主體制定并發布企業標準32項。結題富硒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8項,申報科研項目3項,發表科研論文23篇(其中SCI收錄7篇),申請專利11件,登記科技成果5項。安康富硒茶穩硒技術集成與推廣成果獲陜西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富硒土壤營養強化劑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及示范應用成果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組建國有企業陜西國硒谷富硒產品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取得檢驗檢測資質并正式對外開展服務,申報陜西省“揭榜掛帥”重點產業鏈項目2個、資金130萬元,推進陜西省富硒食品創新中心建設。
抓推介,招商成效顯著。通過組織線上推介的方式,推動富硒產業招商項目落地。聯合承辦“平安順利·幸福安康”2022年度重點產業云推介(第一季)活動。專題推介富硒產業千億產業集群,活動共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80.8億元。省工信廳聯合市政府在安康召開全省富硒食品產業鏈融資對接會。會上,中國食品協會副會長、省食品協會秘書長林曉平作“陜西富硒食品產業發展”主題報告,11家金融機構與14家富硒產業鏈企業簽訂了總金額2.47億元的產業鏈貸款意向協議。聯合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舉辦第三屆“端午安康”全國硒水鑒茶大賽,15個省市的186個茶樣參賽,安康本地富硒茶企選送的茶樣共獲得7個特等獎、10個金獎和10個銀獎的佳績。聯合安康市農業農村局、漢陰縣政府舉辦中國·漢陰富硒獼猴桃品鑒大會,評選出22個“金果獎”和17個“銀果獎”,發布中國·漢陰富硒獼猴桃吉祥物,集中簽約獼猴桃產業鏈項目。全年承辦和舉辦富硒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活動7場次,接待外來客商考察5批次,引進內資1.88億元。
抓宣傳,對外影響不斷擴大。參與中日文化交流活動,聯合安康市友協、市政府外事辦舉辦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安康富硒茶等產品在日本京都府參展,編印安康富硒產業中日英韓四國語言宣傳畫冊,全方位展示推介安康富硒產業和富硒產品,取得較好成效。聯合省工信廳、陜西衛視拍攝《中國硒谷》6集大型紀錄片,該記錄片已于2023年1月在陜西衛視黃金強檔播出。開展硒科普“六進”活動,制作硒科普宣傳展板30余幅,開展線上線下硒科普活動30余場、3000余人次。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被推薦申報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級“典贊·科普三秦”優質科普場館,成功申請省科協“博士探館”項目。切實發揮宣傳陣地作用,機關網站發布富硒產業信息165條,《陜西科技報》報道46條,《安康日報》報道128篇。
抓幫扶,全面完成包聯任務。克服單位人員少的困難,選派一名干部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有產業發展意愿的農戶先后到白河縣麻虎鎮十里社區、漢陰縣蒲溪鎮盤龍村等地考察鄉村產業建設。對幫扶村耕地(農用地)硒資源分布情況進行詳查,繪制青春村耕地(農用地)1:2000硒資源分布圖。通過積極爭取和多方協調,爭取立項300余萬元的產業園區道路改造提升項目,投入資金8萬元,開展幫扶村科普宣傳。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村民代表到漢陰縣“三沈”紀念館、沈氏家訓展覽館參觀學習,接受家風教育,提高幫扶村文明素養,促進鄉風文明。全力推進創文工作,為包聯的長嶺村撥付資金5萬元,捐贈物資1.5萬元,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同時,統籌做好包抓現代園區、重點工業企業、科技型企業、上市企業、五上企業、外貿企業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抓學習,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近年來關于硒產業指示精神,組織開展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13次,自覺運用黨的理論把脈富硒產業發展。堅持把黨建、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健全推動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和服務效能。建立“富硒食品產業貸+貸款主辦行”制度,確定51戶富硒食品企業,提供專屬信貸服務,目前累計發放貸款9.3億元。指導長安銀行開發“富硒產業貸”“第一書記貸”等信貸產品,召開“一鏈一行”金融助推富硒產業鏈發展大會,加強融資對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開展富硒產品免費檢測服務,檢測產品1000余份,調動企業發展富硒產業的積極性。指導市富硒產業發展協會換屆工作,制定《安康硒產品專用標志管理辦法》,組織開展硒產品貼標認證管理工作,提高富硒產品辨識度和影響力。指導“安康硒品一號店”建設,實現年交易額2600萬元。
征程萬里風更勁,奮楫揚帆再出發。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安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把富硒產業培育為立市之業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下一步,安康市富硒辦將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接續奮斗,擘畫富硒產業新藍圖,以培育千億產業集群為目標,以實施“鏈長制”為抓手,進一步加強統籌、夯實舉措,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全力推動富硒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富硒產業綜合產值超過1000億元,富硒產業成為“立市之業”,安康成為全國富硒產業強市和硒資源變硒產業樣板區。
《各界導報》2023-02-14 第5370期 第0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