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維博
104件提案如期辦復,打造“有事‘耀’商量”協商品牌,開展委員履職“十個一”活動,聘任20名特邀文史員……回望2022年,銅川市耀州區政協緊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資政,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擴展履職平臺,交出了充實而厚重的履職答卷。
在耀州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工作主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貫徹落實市、區黨代會精神,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主業抓重點、提升質量創特色,扎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耀州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凝心聚智。
建言資政,高質量服務發展大局
聚焦“高質量產業聚集地、現代化生態康養城”發展定位,提出建議115條。就大抓項目建設、大抓營商環境優化、大抓招商引資工作提出建議,專題協商碳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在完善發展規劃、強化科研支撐、推動鏈式發展、培育龍頭企業、引進專業人才等方面形成共識,有力推動了碳基新材料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圍繞打造生態康養文旅高地,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專題調研中醫康養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面對面協商座談、點對點探討交流,提出建議36條。圍繞構建高質量農業產業體系,專題視察香菇產業發展,提出推動產業集群規模化發展、把更多群眾嵌在產業鏈上等建議38條,促進“小香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緊貼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專題視察礦山治理工作,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探索創新推進、提升治理標準、加大治理力度等26條建議。通過實地察看、現場討論等方式,提出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擴綠及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等32條建議,傾力助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關注民生,高成效增進民生福祉
加強提案選題引導,立案提案圍繞中心,重點提案聚焦大局,實現由注重數量向注重數量、質量并重轉變。組織開展日常督辦、視察督辦、“回頭望”督辦,104件立案提案全部如期辦復,一大批涉及民生、經濟等領域的具體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發揮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征集社情民意信息65篇,組織開展政協委員大走訪活動,緊盯阻礙發展的難點、群眾關心的熱點、鄉風文明的痛點,做好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工作。
突出辦好家門口的教育,通過集中視察與分組走訪等多種形式,跟進監督義務教育“雙減”工作實施情況,結合實際提出了系統構建長效作業管理機制、大力推動課后服務提檔升級、增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實效等35條建議。
守正創新,高標準加強自身建設
打造“有事‘耀’商量”協商品牌,構建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為常態,委員工作室、政協學聯組“微協商”為延伸的協商議政格局。
組建了婦女委員工作室、青年委員工作室等6個委員工作室,重新組建了14個政協學聯組。開展“書香政協·同心助耀”委員讀書活動,搭建線上線下平臺,引導委員在讀書中協商議事、凝聚共識,先后圍繞農產品銷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事項開展“微協商”“微調研”“微監督”。
舉辦委員學習培訓班,參訓人員260余人次。開展“書香政協·同心助耀”委員讀書活動,構建“一委輪值+五委支持”實施體系,大力推行“四書六讀”模式,3800余人次參與,以書香涵養“政協氣質”,用閱讀賦能委員履職。
創新開展政協委員高質量履職“十個一”活動,建立委員履職檔案,主席引領、常委示范、委員行動,廣泛開展調研視察、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活動,推動委員在履職實踐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凝聚共識,高水平匯聚發展合力
強化政協統一戰線組織功能,搭建多黨合作平臺。建立落實“五聯系”制度,扎實開展學習宣傳、走訪聯誼、征求意見等活動,聯系走訪560余人次,齊眾心、匯眾力、聚眾智,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聘任20名特邀文史員,編輯完成第十七輯耀州文史資料《耀州記憶》,啟動第十八輯耀州文史資料《耀州百村》征編工作。征集文史資料92篇,向省、市政協推薦30篇,加大精品文史資料宣傳力度,通過“耀州政協”微信公眾號推送35篇,有效發揮了團結育人作用。2022年,區政協榮獲全省政協文史工作先進單位。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