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時偉鋒 記者 樊星
胸懷“國之大者”善謀善為,心系“區之大計”聚智聚力。2月15日,在渭南市華州區政協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華州政協人”圍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精細化工園區建設”等區域發展大事,聚焦“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快后疫情時代中醫藥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等百姓關切熱點,獻務實之策,建睿智之言,為華州高質量發展奉獻才智。
“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措施,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農民種糧底氣更足,錢袋子會更加鼓起來。”區政協委員、民革華州區總支副主委吳梅潔建議,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引導和支持農民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改善土地微生物環境。進一步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查耕地違法行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培育更多名特優新高品質產品,推動農業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在發言中,區政協常委、少華山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韓博結合工作實際,就做好文旅產業發展談了自己的思考和認識。他認為,要堅持“一盤棋”思想,集中力量辦大事,合力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適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文旅產業。深入挖掘華州美食文化,構建特色旅游餐飲體系。完善景區配套,改善住宿條件,提升住宿質量,讓客人在游覽之余有舒適的休息環境。他建議,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在加大宣傳外塑形象、苦練內功提升品質的同時,推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主題產品和優惠政策,強力推進文旅市場復蘇,讓文化旅游優勢變成華州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區政協常委王謹以《提升家庭教育素養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為題進行了熱情洋溢的發言。她建議,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車以及主流官方媒體平臺加大《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力度,形成“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呵護孩子身心健康的搖籃”的社會共識。“教育、財政、民政、婦聯、團委、關工委”等部門(單位)要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常態化的關愛家庭教育機制,引導家庭、學校、社會積極參與,群策群力,共同護航青少年身心健康。
“中醫藥在三年的抗疫中展現了獨特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抗擊疫情的有力武器。”區政協委員、華州區中醫醫院副院長劉擁軍建議,在后疫情時代,政府要制定中醫藥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組建專家隊伍,發掘和培育一批經濟價值高的中草藥,積極引導群眾科學種植,讓治命救人的中草藥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同時,加快構建中西醫優勢互補的公共衛生醫療體系,配足三級醫療機構中醫藥人才,常態化開展中醫公共衛生專業培訓,提高全區重大傳染病的中醫防控能力,讓中醫藥優勢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產業興才能鄉村興,經濟強才能人氣旺。區政協常委、民進華州區總支副主委白奇峰認為,站在“十四五”新發展階段,搶占農業戰略性發展先機,尋求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爆發點,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他建議,挖掘與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實現農業與旅游、康養等產業功能互補和深度融合。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打造一批兼具特色農業生產、休閑體驗、生態旅游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和休閑農業園區,推動農業向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循環型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華州的首要政治任務,“華州政協人”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爭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心人、用心人、盡心人”。區政協委員、華州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李少斌建議,依托陜化集團集聚效應,培育引進更多精細化工企業入駐華州區,著力推進金鉬采礦選礦提質增效提高鉬產業升級壯大,讓“兩大集團”輻射帶動效應更好發揮出來。抓住大西安都市圈建設機遇,力爭構建研發在西安、生產在華州的產業協作機制,打造農副產品供給倉儲中心,爭取一批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落地華州。同時,還圍繞“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打造良好發展軟實力”踴躍建言,他說,要切實做到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協調配合強化合力、督查考核形成壓力、輿論宣傳凝心聚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都是營商環境、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局面,為推動華州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支撐。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