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實習記者 陳昭宇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在安康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期間,不少委員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紛紛建言,奮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安康。
當前,安康民營經濟占比在2014年以來連續八年位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唯一超過60%的地市。
委員們進行分組討論 記者 李榮 攝
“這充分表明了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主力軍,就業創業的主載體,轉型升級的排頭兵,是安康追趕超越不可獲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市政協常委、陜西興科房建集團建筑公司董事長胡雷雷說,近幾年,民營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企業家思想困惑很多、壓力大,有的企業生存困難,同步出現民間投資方向不明、意愿不強、動力不足等問題。
從目前安康實際看,疫情防控形勢仍存變數,物流、原材料、資金、用工、銷售等矛盾加劇,企業生產持續承壓,運營艱難;中小企業仍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中低端,整體競爭力不強,產業鏈與創新鏈對接不緊密,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營商環境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委員們進行分組討論。 記者 李榮 攝
如何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護航民營企業發展?胡雷雷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強化思想引領、政策引領,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建立完善黨政領導干部聯系走訪民營企業和商(協)會制度,強化保障,減輕民企負擔,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探索建立網上中介服務平臺,杜絕“體外循環”“隱性審批”,加強政務誠信體系建設,解決“新官不理舊事”等事項。
委員們進行分組討論。記者 李榮 攝
“因受疫情影響,安康經濟發展受到較大沖擊,市場環境嚴峻復雜,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推動市場環境健康有 序、經濟運行重回正軌將是我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政協委員、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劉來剛說,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必須進一步發揮法治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如何奮力打造法治營商新環境?劉來剛建議,營造法治營商環境氛圍,落實普法責任制,提升普法實效性,讓執法和普法不再分離,讓法治宣傳與執法司法良性互動;構建營商環境司法保障體系,加強府院聯動,提升司法服務水平,嚴厲整治損害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健全涉企多元解紛機制,高效化解涉企糾紛,建立涉企訴訟綠色通道,暢通涉企訴訟服務,全方位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的生力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安康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委員們開展討論。記者 李榮 攝
市政協委員、紫陽縣家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單家發說,經受三年疫情沖擊,各大中小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疫情政策逐步放開,中小企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在高額房租、員工工資、社保、防控物資支出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后疫情時期如何加強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單家發建議,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加大降稅降費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減免增值稅、下調社保繳費率,進行租金補貼等,擴大受眾范圍。加強政府政策性擔保力度和金融信貸支持,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還貸困難的企業,協調銀行采用無還本續貸、延遲貸款期限、減免逾期利息等舉措,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加大財政貼息政策扶持力度,對其獲得政策性融資擔保的,給予擔保費全額補貼。同時,增加政府采購、提供融資支持,支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等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為中小企業構建完整的融資支持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