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通訊員 靳深 張莉
2月27日,在洋縣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中,委員們結合各自界別和工作實踐,緊盯熱點難點問題,以實際行動為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蒙凌云委員十分關注中醫學守正創新問題,“在縣級及鎮村基層醫院存在著中醫人才匱乏、醫術傳承形勢嚴峻等問題”。
蒙凌云建議,在縣域中小學開設中醫學第二課堂,幫助學生樹立傳承中醫學的遠大志向。建立中醫專業學生定向培養回原籍服務制度,暢通中醫藥人員職稱晉升評聘“綠色”通道,設立中醫藥人才專項基金,建立縣級中醫專家人才數據庫,簡化“鄉土中醫”“名老中醫”認證程序,不斷擴大中醫人才隊伍。
洋縣有各級非遺保護項目20多個,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省、市、縣、鎮五級非遺保護體系。
趙學勇委員圍繞洋縣豐富的非遺文化建議,非遺保護應兩手抓。一手抓傳承,要進校園、上課表,培養學生濃厚興趣,從學生中挑選傳承人;一手抓普及,要充分利用文化下鄉、匯報演出,舉辦油菜花節、梨花節等契機,精選非遺節目作為壓軸戲,做大做強洋縣非遺品牌,切實增強洋縣非遺項目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華英委員致力于鳥類保護20多年,是洋縣“觀鳥經濟”模式的創立者。
華英在調研中發現,隨著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大壩的建成和蓄水,漢江沿岸金水流域及其支流的多個濕地可能被淹沒,屆時朱鹮覓食區范圍將縮小,會導致朱鹮離開洋縣遷徙到毗鄰的隴南、川北一帶。洋縣作為朱鹮發現地和保護核心區,將面臨朱鹮數量減少,甚至無朱鹮可觀的窘境。
“‘觀鳥經濟’是一種綠色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符合‘兩山論’的理念要求。”華英建議,要切實拓展并保護好現有濕地,嚴厲打擊破壞濕地違法行為,加快八里關鎮觀鳥小鎮建設步伐。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名副其實的“國之大者”。高偉委員建議,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做到“良田糧用”,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要絕對保證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國家指導收購價格和耕地補貼標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要嚴厲處置撂荒、棄耕土地行為,鼓勵種糧大戶或生產企業流轉土地,不斷提高糧食儲存能力。
“錨定國家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功能定位,擦亮有機產業‘金字招牌’。”黃紅娟委員建議,縣域有機產品企業要“攥成一個拳頭”,擴大品牌化集約效應,建立健全涵蓋全縣的有機產品質量認證與監管體系,做大做強“朱鹮之原·有機洋縣”區域公共品牌,把洋縣的五彩米、謝村黃酒、掛面等特色產品推介出去,讓特色物產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