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至28日,政協委員暨政協機關干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在浙江大學舉辦。漢陰縣委員趕赴參加。專家的解讀、教授的授課,特別是杭州市政協領導的現身說法和講授,總讓人思考著一些與政協工作息息相關的話題,為做好政協工作,或多或少總能找到一些基本遵循與借鑒。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
人民政協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既是認識問題,更是實踐問題;從民主建政,到協商建國,再到新政協孕育誕生新中國,都充分說明“政協的話語權更多地體現在影響力上”。
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凝聚共識等職能,充分體現在三個“重要”(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上。
因此,政協工作要力求做到“五個著力把握”、“六個下功夫”。實際工作中,“政治協商要聚焦大事、參政議政要關注實事、民主監督要緊盯難事”來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政協組織要聽黨的話、幫政府忙、履政協職、辦百姓事。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首先要“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
要立足“五大”(識大局、入大流、議大事、聚大力、行大道);
要發揮五個優勢(組織、政治、制度、界別、智力優勢);
要增強“四個意識”(政治、大局、核心、看齊意識):要堅定“四個自信”(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
要做到“兩個維護”(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其次要有政協情懷,人們常說的“一屆政協委員、一生政協情懷”道理就在這里。
因此說,政協委員在建言獻策、協商履職上,一定要有政協情懷,比如在撰寫社情民意時,熱的問題要冷靜地寫,冷的問題要超前著寫;要時刻銘記“沒有名譽委員,只有責任委員”,用肩負的責任“奔走國是,關注民生”。
政協工作必須要有思維創新和實踐嘗試
要本著“改革思維、創新理念、務實舉措”以及思想引領、問題導向、實踐觀點、制度提升的原則,探索做好政協工作的創新。
通過本次參訓學習,筆者認為:一是要在協商議政上創新,著力推進漢陰縣政協協商民主平臺建設,探索試行“請您來協商”“數字政協和網絡政協協商平臺”,“漢陰縣政協委員會客廳——微信議政”,“漢陰縣政協掌上議事廳——掌上履職平臺”,從而達到“掌上政協,百花齊放,一機在手,履職不愁”的功效;二是要在民主監督上創新,精確把握協商式民主的度;三是要在履職為民上創新,探索設立“漢陰民主協商論壇”、“漢陰六下鄉· 兩走進活動”;四要在自身建設上創新實踐,樹立“一線思維、一線作為”的工作理念,做一名真正意義上“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敢協商、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新時代合格的政協委員。 (實習記者 劉名洋 通訊員 曾發高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