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俠委員受訪者供圖
□ 記者 殷博華
7月14日,剛忙完工作的李俠正與朋友們討論今年培育的新茶。作為一名漢中市政協委員、城固縣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副主任,李俠計劃撰寫一份關于推動城固縣茶產業發展的提案。
“政協委員要有‘三氣’——講正氣、有底氣、接地氣。”談起7年來的履職感受,李俠認真地說。
講正氣
“政協委員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目標。”李俠說,在圍繞農業發展建言獻策的過程中,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跳出”圈子,把目光拓展到更大領域。
李俠在調研中發現,漢中市“十四五”規劃將城固縣列入漢中區域中心城市核心區,但與中心城區相比,城固縣還存在群眾出行便捷度不高等問題,沒有一條直達或延伸至城區的城市公交班線,阻礙了中心城區協同一體化發展進程、降低了群眾生活幸福感。
在漢中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李俠提交了《關于開通漢中-城固城際公交班線,推進漢中城市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政協委員不能只關注身處的行業,關乎社會和民生發展的問題都是建言獻策的重點。”李俠說。
有底氣
“底氣來源于能力。”李俠說,沒有扎實的農業知識,就沒有涉農高質量提案。從1993年至今,李俠始終扎根農業發展一線,田間地頭就是她的辦公室。
擔任農業技術員的10年里,每到水稻生長季,李俠就頂著烈日天天待在農田里,這為她的履職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履職期間,李俠提出了10余件助推城固縣農業發展的提案。其中,去年她提交的《關于多措并舉整治土地撂荒問題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近年來,城固縣在農業發展中出現了耕種“無人”、耕種“無利”、耕種“無力”的情況,大批農村土地季節性撂荒棄種。
“之前,種植小麥和油菜是農民的首選。隨著農業不斷發展,需要適時改進種植模式。”李俠建議,根據土壤情況和季節環境,推行“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牧則牧”的種植模式,實現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助力打造美麗鄉村。
目前,部分城郊、農村集鎮附近的撂荒地已根據不同季節種植了各類蔬菜、瓜果,荒地變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田”。
接地氣
“提案不能只關注上層領域,必須要‘接地氣’,多為群眾發聲。”李俠說,處處留心皆提案。
2019年夏天,李俠偶然間發現公交車站部分座椅被損壞,相關部門沒有進行及時維護,站臺也沒有搭建遮雨遮陽棚,公交服務配套設施相對落后。
隨后,李俠對城固縣所有公交車站進行了實地走訪,發現城固縣及下屬各鄉公交車站都存在此類問題,還有部分客運班線發車時刻表張貼在縣運輸公司,城區車站普遍缺失公交站牌和乘車指南。
為此,李俠提交了《對城區主要交通要道增設公共交通服務設施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在縣城公交線路上增設公交站牌,在站牌上標明起止點、途經路線、停靠點、發車時刻表等,并在幾條主要出城路口增設客運站點,配備簡易的遮雨遮陽棚、安裝固定座椅,方便乘客臨時休息。該提案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重點關注并作出批示。
如今,公交車站增設了新座椅,站臺搭建了遮雨遮陽棚,切實提升了群眾出行的便捷度。
“政協委員就要實實在在為民發聲,做到情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系。”李俠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