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韓永國 通訊員 李文贏
縣域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如何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10月20日,咸陽市政協召開九屆七次常委會議,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協商議政,與會人員就新型城鎮化建設、創新驅動、農文旅融合、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等積極建言獻策。
近年來,咸陽市委、市政府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重要支撐,制定了《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統籌推進主導產業培育、園區提檔升級、城鄉融合發展、民生福祉增進等重點任務,全市縣域經濟總量穩步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民生保障大幅改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扎實成效。
咸陽市政協堅持與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力,努力做到黨委政府工作重心開展到哪里、政協履職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年初,市政協經過認真研究、廣泛征集,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確定為今年下半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協商議題。
8月份,咸陽市政協專門成立了3個專題調研小組,由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帶隊,深入基層一線扎實開展調研,多方傾聽意見建議,面對面了解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認真分析研討,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共征集各縣市區政協、市級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市政協委員發言材料28份。
如何進一步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委員們暢所欲言。
“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咸陽市政協常委、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薛建鋒建議,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強化頂層設計,做好規劃統籌。增強縣城產業支撐能力,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穩步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增強縣域產業園區活力。強化縣城公共服務供給,加強公共設施和服務功能建設,推進適老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增強縣城輻射帶動作用,提升縣城樞紐作用,推進縣城設施延伸,提升重點鎮連城帶鄉能力。
咸陽市政協委員、民進界別代表王太泉建議,應科學規劃、集群發展,統一編制規劃,注重集群延鏈,整合集約資源,構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精準定位、科技賦能,搶抓新機遇,貫徹新理念,激發新活力,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因地制宜、獎補引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質量,完善考評機制,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咸陽市政協委員師偉華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提高政務信息化建設標準化程度,加快數據治理體系統一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化、政務服務流程標準化建設。簡化數據共享機制,提升政務信息共享水平,精簡數據共享的審批層級和手續,抓住數據共享的主要矛盾和關鍵數據。
發展動能不足、經濟結構不優、園區承載能力不強、產業聯動發展層次不高,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咸陽市政協委員、工商聯界別代表楊少謀建議,優化產業布局,縣域產業“精準定位”,項目招引“鏈式布局”,龍頭企業“以強帶弱”,產業鏈條“跨縣協同”,助推縣域經濟增量。加快產業升級,推進科技創新,推動數字化賦能,推廣縣域品牌,助推縣域經濟提質。做強產業平臺,促進園區升級,開展園區共建,實行園區管理去行政化,助推縣域經濟晉檔。深化產業融合,主動融入“都市圈”,搶抓機遇,加快產城、“三產”融合,助推縣域經濟加速。完善產業保障,破解資金、用地、留人難題,助推縣域經濟聚力。
咸陽市政協主席李曉靜表示,要充分發揮政協優勢,持續關注、大力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用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破解難題,建言獻策促落實,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