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丁云平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發展強。10月25日,商南縣政協召開十屆九次常委會議,大會圍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進行議政協商,委員們為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尋策問計。
去年以來,商南縣圍繞“產業新城”發展戰略,出臺了《商南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縣域工業經濟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今年1月至8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7.89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速排名位于全市第四。但由于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科技研發投入不足、項目投資驅動乏力、園區承載缺乏后勁等因素的制約,工業生產增速“緩中趨穩”,下行壓力較大。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既需要各級黨委政府主動作為,也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今年初,商南縣政協圍繞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市縣兩級政協聯動協商,并將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三季度常委會議專題議政性協商課題,組織部分部門代表、委員、企業代表進行專題調研,通過省政協“秦商量”平臺圖文同步直播協商過程,廣泛征集全省各級委員意見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委員建言獻策奠定扎實基礎。
“參加縣政協前期組織的調研后發現,目前工業經濟發展存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新領域項目少,圍繞釩硅鎂延鏈補鏈強鏈謀劃項目不足等問題。”商南縣政協常委楊興茂直指問題。
楊興茂建議,要把產業轉型作為項目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產業基礎調整思路,圍繞釩硅鎂、新型材料等“十大產業鏈”“新農業、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百億級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冶金礦產、新型材料產業集群。
“可借助東西部產業轉移,在招商引資和鄉黨回鄉發展上大膽探索。”商南縣政協常委相文生認為,應持續完善園區水、電、路、氣、訊等配套基礎設施,縱深推動“放管服”改革,提升工業經濟發展的硬舉措和軟實力,吸引更多商南籍企業家回鄉創業。
今年,商南縣以“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為抓手,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倍增計劃,規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39個,項目用地需求3000余畝,資源要素保障壓力驟增。
商南縣政協委員劉永宏建議,高標準修改完善商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立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管理臺賬,理順“標準地”實施流程,加大規劃審查核實監管力度,鼓勵通過依法收回、協議置換、費用獎懲等措施,推動低效用地騰退出清,解決土地供求緊張矛盾。
圍繞企業融資難問題,商南縣政協委員吳俊建議,爭取更多國內金融機構在商南設立分支機構或營業網點,在實際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將民營企業、地產開發企業列入白名單,通過開辟綠色信道、降低融資成本等方式,堅持優先服務優質中小企業,努力滿足白名單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優先幫扶臨時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聽完委員們的發言后,商南縣副縣長王重良表示,委員們從產業升級、延鏈補鏈、人才政策、要素保障等多個角度提出了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消化吸納,融入日常工作,積極吸納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文件政策和具體實踐。
商南縣政協主席張賢慧表示,縣政協將持續圍繞項目謀劃、招商引資、營商環境優化等課題,扎實調研、深入思考,提出務實有效的發展對策,助力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希望廣大政協委員積極發揮資源、智力優勢,主動到工業經濟發展的第一線履職服務,緊扣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工業園區建設、僵尸企業盤活、用地融資保障等切口,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實干實績中展現委員擔當作為。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