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記者 白瑤 王斌
“付委員,你明天在工作室嗎?我下班后想去看看你。”“我在呢,下雨路滑,你過來要注意安全。”11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商洛市山陽縣富橋社區的高壩店天竺山區域委員工作室時,商洛市政協委員、工作室聯絡員付培恒正在接當地群眾喻彥軍的電話。
2022年3月該委員工作室成立以來,付培恒就和其他7名政協委員一起在這個履職新平臺忙活。起初,工作室設在高壩店鎮政府,后來出于更好地服務群眾考量,山陽縣政協決定,在今年4月把委員工作室遷至富橋社區。
富橋社區是高壩店鎮規模最大的移民社區,2020年5月成立,現有居民5962人,其中4475人為易地搬遷群眾,主要來自高壩店、天竺山等鎮。自工作室落戶富橋社區后,委員們用心用情對待群眾,把群眾訴求都當成履職大事來辦,贏得了群眾的信賴。
家住高壩街社區的喻彥軍就是與工作室結緣的群眾之一。
喻彥軍常年在外打工,因年老體弱,今年3月回到了家鄉。回來后,面對老屋嚴重漏雨無法居住,加之沒有經濟來源,在周圍群眾推介下,他找到高壩店天竺山區域委員工作室尋求幫助。
傾聽喻彥軍訴求后,該委員工作室經分析研判,以“派單”方式將任務交給了工作室主任郭貴林、聯絡員付培恒具體負責。
“我們‘接單’后,立即深入喻彥軍家里了解情況,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就組織鎮村干部進行會商,最后決定將老屋納入土坯房改造項目,由村上進行修繕,資金問題由鎮政府統一解決落實。”付培恒說。
針對解決喻彥軍生計問題,工作室駐室委員積極牽線搭橋,幫助他在當地一家企業找到了一份工作,徹底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
“委員工作室不僅幫我修好了房子,還給我找了工作,真是不似親人勝似親人。”喻彥軍感激地說。
群眾“點單”、工作室“派單”、委員“接單”、協商“辦單”——運用“四單”工作法,通過“微協商”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之事,是高壩店天竺山區域委員工作室開展履職為民活動的一大亮點。
街道道路因泥濘出行困難、雙寨村急需中華蜂蜂種、蘆垣溝村玉米遭受野豬損壞……翻看駐室委員“微建議”統計表,每一項群眾“點單”,清晰對應牽頭委員、辦理方式、交辦情況、辦理結果,字里行間飽含委員們拳拳心、殷殷情。
“工作室成立后,就制定了五年工作計劃和年度雙月協商計劃,印發了委員分片包抓村社工作和聯系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和重要事項的通知,細化了任務分工。”付培恒說,目的就是有效推進委員工作室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開展工作,為鎮域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貢獻智慧力量。
履職為民不是口號,需要始終心懷百姓,躬身做實事。
今年暑假,考慮到社區群眾上班期間孩子無人看管實際困難,工作室駐室委員出資聘請返鄉大學生開展“作業幫”活動,為社區孩子輔導功課,受到群眾一致好評。此外,委員工作室積極投身公益活動,組織委員為疫情防控、扶貧濟困等累計捐款捐物18萬余元,熱心幫助10余戶困難家庭、8名寒門學子,為民辦實事好事15件。
采訪中,記者看到幾位群眾正在工作室所在地一樓的紅白理事會大廳忙碌著。“為積極引導居民移風易俗,社區形成了村規民約,并對紅白喜事從價格、人數、頻次等方面都進行了嚴格規定。”高壩店鎮黨委書記何前博介紹說,我們還創辦了民事調解委員會,由工作室委員、退休干部、黨員一起協助社區調解民事糾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這個工作室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五微聯動’活動延伸到了基層群眾之中,通過‘四單’工作流程,確保群眾反映的事‘有人管、有人辦、辦得好’。”山陽縣政協副主席李金霞說。
記者進一步采訪了解到,今年以來,山陽縣政協堅持把委員工作室作為破解基層政協“兩個薄弱”問題、推進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共建立委員工作室16個,其中個人委員工作室2個、界別委員工作室4個、區域委員工作室10個。
位于法官鎮法官廟村的徐文根委員工作室,自2022年12月成立以來,就緊扣助力鄉村振興做實委員履職作業。工作室負責人徐文根作為當地有名的“艾草專家”,2021年底流轉群眾閑置土地種植艾草1300畝,建成艾草加工廠和艾香體驗館,開發系列艾產品,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300多人實現就業,并形成了群眾流轉土地有租金、門口務工賺薪金、企業發展得資金的共贏局面。
“我就是一個農民,就想為群眾做點實事。”徐文根表示,將充分利用委員工作室,發揮好聯系群眾、反映社情民意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委員力量。
美好生活,健康是基礎。位于山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工作室共有16名委員,自今年3月成立以來,聚焦“政策宣傳、健康咨詢、民意收集、義診服務”四項履職重點,多次組織委員深入基層,開展送中醫藥衛生及防疫知識下鄉活動。
“大家都來自醫療衛生行業,聚在一起可以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山陽縣政協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工作室主任、縣衛健局局長龔忠濤說,工作室始終把凝聚共識融入到各項履職活動中,鼓勵委員們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宣傳國家衛生醫療相關政策,開展送醫下鄉、醫療衛生知識講座等活動,最大范圍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匯聚力量。
作為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工作室委員之一,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山陽縣政協委員、縣中醫醫院副院長李敏積極參加工作室各項活動,在履職實踐中收獲新的思考。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不僅要做人民群眾滿意的醫務人員,還要履行好政協三大職能,更重要的是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李敏表示,將立足本職工作,把縣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為關注點,認真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做人民群眾需要的政協委員,為“健康山陽”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今年以來,山陽縣政協各委員工作室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五微聯動”,認真履行職責,主動服務發展大局。其中,在開展“微服務”中,各委員工作室先后開展送醫療、送技術、送政策、送信息、送溫暖等“五送”基層服務活動130余次,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26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110余件,籌集善款、物資300余萬元,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眾。
“我們堅持把委員工作室打造成‘百姓門口’的協商服務平臺,組織委員搞好‘微協商’‘微服務’活動,真正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山陽縣政協主席王昕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協關于委員工作室建設最新要求,著力在委員工作室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運行上下功夫,爭創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委員工作室,讓委員工作室成為山陽政協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